在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宁波前湾新区前沿阵地,有这样一个国际合作生态园,它是中意两国政府共同打造的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国际合作生态产业城,也是中欧经贸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块,更是宁波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赶超发展的重要支撑功能区,它就是中意宁波生态园。
2014年6月,中意宁波生态园签约落户余姚经济开发区滨海新城。园区围绕新能源汽车及新材料、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空天一体化装备制造等4个主要产业,在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已经聚集规模以上企业82家,年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7家,已有甬矽电子、来凯医药上市企业2家。2023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02.38亿元,较2015年累计增长403%,年均增长22.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0.7亿元,是2015年的15.6倍,年均增长48.01%;研发投入费用达15亿元,授权入库专利数325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
作为高端集成电路封装和测试领域的“独角兽”,落地中意宁波生态园6年来,甬矽电子(宁波)股份有限公司在巩固系统级封装技术优势的同时,积极推进先进晶圆级封装技术储备和产业布局,并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批准的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企业名单,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0.38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21.8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35%,刷新了资本市场“宁波速度”。
离甬矽电子不远处的领克汽车余姚工厂是另一家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落地余姚8年来,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和生产程序,引入数以千计的智能制造设备,大大提升了产能,增强了产品竞争力。近3年来,该工厂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7个,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2023年爱游戏平台,工厂研发投入达13.97亿元,为生产出更智能、更绿色、更安全的新能源汽车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细数中意宁波生态园内这两大标志性企业,均为园区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发力,积极招引科技型企业生产基地落户的典型缩影。
除了链主企业发展壮大,园区同样重视科创支持,注重企业研发机构、研发中心和创新团队吸引集聚。园区经济发展部负责人李敏介绍,目前,中意宁波生态园致力于实现“三个大脑”打造。其一为“前湾硅谷”大脑,以中意启迪科技城为硅谷核心,积极引入“两脑一初”企业,现有35家高科技企业入驻,入驻率达90%以上。其二为“离岸创新”大脑,在上海虹桥核心商务区建设“中意楼”作为全球宣传窗口和信息融合平台,吸纳全球创新资源;搭建意中米兰创新服务中心、宁波中东欧布达佩斯创新基地、宁波中以特拉维夫科技创新中心等境外创新中心,实现境外项目加速和跨境产业对接。其三为“企业科创”大脑,大力支持园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鼓励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专利申报、科技人才引进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园区共有各类工程和技术研发中心22家。
去年底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在清洁能源展区,一辆小巧可爱、身背“大书包”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众多参观者关注的热点。这款小型电动车,就来自中意宁波生态园区内的企业——禾美(浙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禾美汽车创始人陈阔说,作为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于一体的末端物流车辆提供商,禾美汽车总投资38亿元,于2022年实现批量生产。目前,公司的海外订单已超过8万辆。
“从我们选择落户中意宁波生态园开始,园区给予我们多方面的帮助。”陈阔说,“尤其是为我们做好后续资金的保障,园区还专门筹备了禾美汽车50亿元专项基金,为我们送上‘定心丸’。”
禾美汽车享受的“金融”大餐并非个例。近年来,中意宁波生态园进一步优化园区金融配套服务,在“政企银”三方合作上下足功夫,探索出根据银行对园区国企及园区小微爱游戏官方企业支持力度,由园区向项目推荐基本户开设行的方式,合理分配招商项目金融资源,从而达到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融资,“大优特”与“小而精”齐头并进的目的,有力保障企业融资需求,实现快速投产、达产和扩产。
回溯甬矽电子起步,正是得益于这一模式。2017年11月,甬矽电子在中意宁波生态园正式启航,但由于企业刚刚起步,处于无资产状态,在园区与银行的多轮洽谈与牵线搭桥下,交通银行牵头组建“银团”,为甬矽电子带来了2亿元的融资,解决了企业发展难题。“根据其对园区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交通银行也被我们列入重大项目推荐合作银行,与园区国企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园区、企业、银行‘共赢’的合作模式。”中意宁波生态园财务部副部长陶博文说。
2019年,意大利客商普赖尔·斯特凡诺与中意宁波生态园签订了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合作协议。原计划2020年开年就来中国推动项目落地,却因为疫情影响一再推迟。3年间,中意宁波生态园招商团队紧盯项目,周到服务,帮助对方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全面提供资本金融、市场开拓、人才政策等支持。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斯特凡诺开年首飞中国,迫不及待来到余姚推动项目落地,同时还带来了新的项目。
像上述这样的生动案例,中意宁波生态园还有“一箩筐”。在人才、项目引留道路上,中意宁波生态园的“硬核”保障贯穿始终。
园区企业“铭时医疗”创始人黄昕博士,来中国创业前,先后从事头颈部肿瘤致病机理和分子标志物的发现研究等。2016年4月,黄昕回国在上海创业。在中意宁波生态园的招引下,2020年4月他将公司迁址至这里。
为全力推进企业发展,园区向其提供了股权投资、各级人才政策申报、配合申请医检所资质、提供数字PCR平台、搭建与医院合作的桥梁等一系列支持,黄昕团队也先后荣获了国家级、省级人才等荣誉。
高层次人才始终是中意宁波生态园科技创新的主动力。成立以来,园区始终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成功打造了一个既能迎接八方来“才”停泊靠岸,又能帮助人才和项目扬帆远航的“人才码头”。
除了具备基础设施配备“硬实力”外,交流合作平台搭建这一“软实力”也是中意宁波生态园的一大亮点。
仅过去一年,园区就先后举办了中意科技产业合作洽谈会、“科创中国·甬创未来”科技项目交流会(英国专场)爱游戏平台、“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赋能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等人才、项目交流活动,并围绕生物医疗、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战略新兴产业,为园区企业搭建双向赋能的成果对接交流平台。
中意宁波生态园产业招商部副部长褚张蓉说,为进一步促进专家团队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助力专业知识从“书架”走向“货架”,我们还专门协调专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合作培养创新人才,为引进高端人才与高端智力发挥积极作用。
中意宁波生态园区域开发建设指挥部党组副书记表示,中意宁波生态园将紧紧依托区位、产业基础、营商环境好等优势,以“国际合作”和“前湾硅谷”两大品牌为抓手,承担起省市对外开放的重要职责。园区将坚持“项目为王”,聚焦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三大板块,充分发挥龙头集聚效应,加快推动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千亿元产值园区的目标。 (经济日报记者 郁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