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内,面对行业竞争加剧、极端气候等不利因素,公司紧紧围绕“用户至上、卓越产品爱游戏官方、精耕市场、精细运营”的战略主轴和向数智化科技公司转型的战略方向,继续专注于电动两轮车研发与制造的核心业务,严格执行年度经营计划,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效。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3,612.09万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8,111.58万元,同比增0.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6,446.80万元,同比下降1.83%。公司2023年的重点工作如下:
产品研究开发方面,公司以投资的理念审视和复盘产品开发流程,报告期内对于重点单品的开发,由APDS(爱玛正向产品开发流程)全面升级为IPD(IntegratedProductDeveopment),即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在企划阶段,实施全面需求管理,由企划、研发和营销专业人员组成用户需求调研团队,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实施足量的市场走访、区域观察等调研活动,输出聚焦产品商业价值和竞争力的规划报告,在产品开发前端就把用户需求和产品定位理清、理透,全面提升产品企划精准度和成功率;在决策阶段,由各职能部门的最高层决策者组成的IPMT(IntegratedProjectManagementTeam)是产品开发的决策委员会,以投资价值的理念评审新品规划报告、做出开发决策,在控制资源投入的前提下确保公司能持续向市场输出精确契合市场需求的战略大单品;在开发阶段,以产品为项目,由工业设计、研发、采购、制造、质量管理、营销等各职能部门业务人员组建各个项目的PDT(ProductDeveopmentTeam),全权负责产品开发流程,各职能部门深度协作,提升产品设计在公司各职能领域的可执行性,同时,在产品设计伊始,各职能部门就同步开展后续零部件配套、开发验证、试生产及上市营销等准备工作,有利于在控制开发成本的前提下快速开发产品以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技术平台化方面,公司将技术开发作为产品开发的技术与工艺供应职能,报告期内持续推进CBB(commonbuidbock)共享模块的打造工作,技术开发部门在提供契合现阶段产品开发需求的CBB的同时,也根据公司对于市场趋势的研判做技术储备,开发出引领行业发展的CBB;部品平台化方面,提升零部件通用化率和模块化率,同时将适配度高且质量、性能及成本控制等方面表现优秀的不同零部件组合,并采用标准接口进行连接以形成平台,将其应用于多款整车车型的开发;借助造车平台化,产品开发流程的各个阶段工作可实现并行、异地开展,减少各个阶段工作之间的依赖关系,均可直接对标市场需求,有利于提升产品开发的精准度和效率、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以及成本可控性。
质量管理方面,公司不断推进、优化全流程质控体系,报告期内初步导入的产品开发IPD流程,在产品设计环节强化了项目质量策划中关于质量目标竞争力的评审,由原来侧重交付物的指标体系,优化为侧重企划信息、竞争力分析的指标体系,质量管理进一步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转变,同时按整车及零部件属性分领域成立技术专家团队,对设计质量负责。产品开发阶段,实施质量阀交付物分级及评审管理机制,执行质量阀预审及预警机制,全面提升新项目开发的过程质量。生产环节依托智能制造、ERP(EnterpriseResourcePanning)、智能质量管理、品质信息拼图等数智化运营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的品质数据采集、智能分析、智能预警、智能管控、智能预测及智能决策,建立统一品质管理体系与通用质量标准,聚焦产品问题改善,构建刚性执行、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数据运营体系。在检出力提升方面,公司融入汽车行业的产品开发测试理念,科学地设计试验策划及验证方案,零部件级、系统级和整车级试验执行同步工程,进一步提升检验效率和效果;报告期内各生产基地共投入检验设备30余套,在减震器的耐久性,材料的光照老化、电器件的高低温冲击、整车的振动耐久、整车转向等方面扩充了检测产能,新增了尺寸计量室,具备对重要零部件的长度尺寸和形位公差尺寸测量能力。
渠道建设与升级是报告期内的重点工作之一。一方面,公司持续推进渠道数量的拓展,实施渠道下沉策略,加强城市社区和乡镇的网点建设,增加终端店面数量;一方面,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利用先进的数智工具搜集分析消费信息、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精准研判各地域、各群体的消费需求特征和市场趋势,并据此有针对性地调整渠道结构和不同渠道对应的产品组合策略。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门店的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渠道全生命周期、分级管理及激励制度,促进经销商提升运营能力、营销能力的积极性,有助于保持渠道活力和效率。逐步强化实施服务于个体门店、触达至店内导购员的零售经理计划以实现公司对渠道的网格化管理,在公司和渠道之间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有利于公司全面准确地掌握各个经销商和门店的具体情况,为实施分级管理、精准帮扶夯实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公司新品推广上市等营销策略的快速落地。公司持续推进渠道数智化,搭建一站式经销商服务平台,高效承接经销商下单、进销存管理及分销等业务流程;构建应用于门店的零售通系统,提高渠道营运效率并回收动销数据,有利于公司搜集并分析不同区域市场产品销售的季节性、周期性等规律和消费偏好、市场趋势等信息,并据此优化各细分区域门店的产品结构、营销计划、库存结构以实现精准营销、提高单店产出,还能以渠道数据反哺生产,提升公司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坚持厂商价值一体化,设立专门的培训系统和业务团队,根据对渠道经营情况和数据的分析,将经销商、门店和导购员分类并对各类别分别定制有针对性的赋能方案和培训内容,借助数智化培训系统实现精准、高效赋能;提升经销商的电商运营能力,为经销商提供从流量获取至销售转化的运营实操训练和技术支持,引导更多经销商将自媒体、短视频及种草APP等各种新式工具作为其常规营销手段,推动经销商直播矩阵的发展。
近年来,公司在部分经销商数量较多但其经营规模均较小的地区试点运营商模式,该区域销售的公司产品统一由与公司合作的运营商向公司采购并分销,不同于传统模式中公司重点对经销商进行管理并通过经销商管理分销商和渠道门店,运营商模式中,运营商以标准化的批发加价方式负责订货管理,公司直接借助数智化系统对门店零售进行标准化、精细化的运营管理,公司在轻资产投入的同时强化了公司对于终端的掌控,有利于快速高效执行公司的产品和营销政策,在运营商模式下的终端动销数据的回收比例亦更高。报告期内公司在合适地区增加运营商模式的试点区域,累计运营及零售经验。
国际渠道方面,国际事业部按照主要市场的区域特征和消费习惯实施因地制宜的渠道拓展计划,报告期内,公司参加了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EectrifyLongBeach展会(美国)和意大利米兰展,积极展示公司产品,与潜在海外客户就产品进行深度沟通及洽谈,有助于拓展国际销售网络;开通阿里国际平台以及独立站(爱玛品牌在海外的官网),通过平台运营增加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曝光度,并增加获客渠道;与北美、南美部分国家的企业达成产品销售合作关系,在当地的渠道扩展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报告期内,国际业务收入为22,607.32万元,同比提升2.21%。
公司以“科技与时尚”作为品牌主张,以“时尚爱玛,自在出行”为品牌sogan,报告期内以时尚、创新、个性化、数字化、社交参与和社会责任为内核进行全维度的品牌年轻化升级。产品方面,行业领先的时尚外观设计和配色是公司较为突出的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发布极具轻奢优雅感的大单品“蛋蛋”车型、时尚萌系的“露娜”车型,科技感十足的“造梦师”车型、机甲炫酷的“极客”车型和青春硬朗的“指挥官”车型等,旨在精准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细分审美需求;联合知名色彩机构进行行业色彩流行趋势研究、发布年度时尚色彩“活力洋红”并积极应用于车型设计、店面陈设、宣传物料等,传递“高级、活力、乐观、勇敢”的品牌调性;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提高智能化功能体验,以产品的科技含量来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
品牌形象焕新方面,以时尚的设计元素和配色推进门店形象升级,增加软性时尚终端场景展示,落地了深受年轻消费群体喜爱的时尚场景包括“风起户外”、“时尚探店”、“反向旅游”、“单人乐活”和“人宠共生”等,提供个性化、愉悦的购物体验,在消费心智中构建公司产品与时尚生活方式之间的强链接;打造行业首家女性专属品类店——“miss大小姐时尚主题店”,粉色基调装修搭配专属陈设设计呈现以“朋克女孩”、“月亮女孩”和“甜心女孩”为主题的终端场景,彰显年轻女性甜酷飒爽的时尚态度,报告期内已拓展超过50家专属门店;与优质综艺《乘风2023》《披荆斩棘的哥哥3》合作,签约实力派艺人、年轻偶像为品牌时尚官,并合作时尚杂志ELLE拍摄爱玛闪耀系列时尚大片,两部热门综艺助力爱玛品牌在微博、小红书等头部时尚流量平台上全年保持了热度,包括超亿次的话题曝光量和讨论度,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品牌活动方面,策划互动式品牌活动,满足年轻消费群体重参与、重体验的社交需求,包括上线大学生专属小程序“爱玛闪耀地带”、招募大学生校园时尚官、在多所高校成立爱玛创意工作坊、举办爱玛追星音乐节、在B站打造品牌宣传IP等。取得游戏IP《王者荣耀》授权并在多地区联动举办《爱玛王者挑战赛》,决赛阶段邀请《王者荣耀》冠军队队员现场与粉丝互动,邀请知名球星参与爱玛粉丝篮球节,在国产热门网游《大话西游》和《星球重启》中植入爱玛车型作为游戏人物的坐骑,与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本土原创IP跨界合作,推出爱玛小黄鸭联名版系列车型等,充分尊重年轻群体的潮流偏好和多元文化,彰显了开放、平等、包容的品牌态度。
社会责任方面,持续推进绿色运营,打造绿色工厂;报告期内在行业论坛上首次发起ESG倡议,引领行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回应年轻消费者的环保关切,建立共鸣和情感连接。
公司始终将自主研发作为提升公司产品性能、竞争力以及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与基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为58,946.72万元,同比增加16.34%。
报告期内,公司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推出行业内首个基于用户真实驾驶工况的续航测试标准——《电动摩托车用户工况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打破了以往常用的等速里程试验方法,基于用户实际驾驶工况(包括城市工况、乡村工况和综合工况)对电动摩托车的续航能力进行测试,涵盖了不同的真实使用场景,测试结果更接近实际的续航情况,有利于促进行业技术革新和标准的完善升级、提升消费者信赖。基于累计数万公里的全工况测试结果,公司在报告期内发布了新一代引擎技术系统——引擎5,重点在三电系统、智能化应用方面进行性能提升: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貌,开发配置了3款性能侧重点不同的高效电机,应用了在架构稳定性、兼容性、精准控制方面表现更优秀的自研控制器,进一步提升动力系统效率;全面搭载公司智能生态系统,实现“人-车-机-盔-APP-云”的互联互通应用。
行业核心技术研究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电机、控制器、电池和新材料应用等技术的研发工作,取得了多项成果。在电机方面,公司开发了高效超静音面包型轮毂电机和高效凸极电机,前者采用专利面包形磁钢设计、不等气隙设计及独特胶水配方等创新技术和工艺,实现高效率、高品质及低噪音;后者的设计理念和工艺借鉴了汽车行业磁阻辅助型永磁同步电机的特点,采用更低的极对数以降低电机铁损,高速弱磁扩速能力的增强和弱磁电流的减小则有效降低了电机铜耗,从而大幅度提升了能量利用效率,同时兼顾凸极效应产生的磁阻转矩,使得电机最大输出转矩有所提升,能够改善车辆的动力性能和骑行体验;公司自研电机已经实现自产并应用于公司产品,报告期内的应用数量已近400万台。在控制器方面,公司开发了蔚蓝控制器,采用了AUTOSAR软件架构、扭矩控制策略架构和三合一域控制集成系统(MCU&VCU&DCDC),设置多种驾驶模式,能够满足用户对多种使用场景的需求,蔚蓝控制器已经实现批量生产并应用于公司产品。电池方面,公司积极关注电池领域前沿技术的研发情况,持续推进钠电池应用方面的技术研发工作,报告期内取得较大进展。此外,公司在高光彩色ABS与罩光工艺、新型智能传感器、环保水性涂料等方面持续保持研发投入。
智能化技术研发方面,公司致力于构建“人-车-机-盔-APP-云”的爱玛全面智能化生态,通过涵盖软件应用层APP、云平台、智能中控、智能头盔的一体化生态系统,配置轻智能、中智能或全智能技术平台,实现不同程度的整车与手机、用户、爱玛云端以及后台数据的交互与互动。在车端,采用先进的电子电气架构,以集成仪表作为智能中控,实现多种路况下的性能优化,提升骑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APP端,实现车辆接入及智能化功能的操控;在人端,通过爱玛智能头盔等外设,实现车辆、手机和用户互联,通过佩戴爱玛智能头盔,能够实现语音控制接打电话、播放音乐、地图导航、一键SOS等人机互联功能;在云端,爱玛OS(操作系统)中台和后台,实时为用户提供数据化服务。公司产品搭载的智能化功能反应灵敏精准,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报告期内,智能化车型的销量同比大幅度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制造体系重点在提升新品快速上量能力、制造质量保证和降本增效方面开展工作,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综合制造能力以更好地承接公司业务战略在制造体系的落地。启动IPD流程在制造体系的落地衔接工作,制造体系深度介入新品设计及开发流程,以新品可制造性、产品一致性为主要标准参与新品开发的数据评审和工程样车评审,同时前置配套生产准备工作,根据新品规划,提前开展产能匹配、识别通用零部件并提前开模及物料储备等工作,提升公司的新品快速上量能力。公司持续推进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升级,报告期内,各个生产基地根据需求上线自动化项目,包括车把自动化焊接、车架粉末涂装机械手、塑件涂装机械手、碟刹盘自动锁紧设备、扒胎机自动上下料、成品自动出入库扫码等项目,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信息化方面,报告期内重点在各生产基地推进信息化生产报表的全面使用,内容涵盖出勤模式、班组设置、效率监控、产量看板等信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人、机、料、法、信息的自动采集、汇总并呈现,实现全链条制造业务可视、异常情况预警,指引生产现场改善,提高生产效率、保证高质量产品输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公司持续推进核心零部件的自制能力,有利于提升核心部件的质量和供货速度并降低成本,报告期内,自研自产的电机已应用于整车制造,同时在电控、车把、前叉等重要零部件的生产领域进行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新基地的建设工作,打造生产自动化、物流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的节能增效绿色工厂,并致力于推动新基地周边产业集群的发展。公司深入研究境外主要市场的消费需求、营商环境等重要因素,启动在东南亚生产基地的筹备工作,加快品牌出海进程,推进生产本地化。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复盘全业务流程及产业价值链,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方法论,确立“战略要品上市即上量”的产品战略及支撑战略落地的IPMS流程(IntegratedProductMarketing&Saes),核心是打通整合集成产品开发流程(IPD)和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服务流程,形成公司总部直达经销商门店的、公司各职能深度协同的、以产品销量和品牌建设为双重目标的、可持续复制的产品操盘运营能力,以“用户需求洞察及满足”为导向,以投资的理念指导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产品投资价值最大化。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践行“提质、聚量、降本”,以供应保障力为核心,持续打造品质稳定、高性价比的供应链体系。提质方面,执行优胜劣汰的供应商分级管理体系,以供货质量为供应商绩效评级的首要指标,确立质量刚性;持续推进供应商月度质量大会、标杆学习等供应商赋能计划、重点供应商专项质量会议等质量活动,不断夯实公司供应链的品质基础。聚量方面,对外聚焦优秀供应商资源,扩大高评级供应商的供货比例,同时继续纵向延伸供应链,整合供应商的原材料需求并组织集中采购;对内通过部品平台化、SKU精简与物料归一,缩减零部件种类以提高单一种类的采购量,以扩大规模来提升供应链效率;聚量还有利于保证来料品质、降低采购价格。降本方面,除了聚量降本,公司还重视研发降本和辅导降本,根据供应商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技术及工艺改善帮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应商资源浪费,提高供应商生产效率;同时,公司不断推进供应链的本地化布局,一方面,拉动优秀供应商在公司现有生产基地或附近建立工厂、办事处或三方中转仓,以实现供货半径距离缩短;另一方面,在新基地规划时就提前布局本地化供应商资源;本地化有利于降低零部件的运输成本,更有利于保障供应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智联物流系统的构建工作,整车销售物流方面,已经实现完全承接公司主要生产基地的成品整车销售运输业务;发货时效由之前的T(订单完成日)+3为管理基准已提升至T+2的管理基准,同时实现T+1发货的比例有了大幅度提升,有效地提高了公司的库存管理效率;以订单运输里程为依据,建立标准化的到货时效,有效地管理产品交付流程,为经销商合理布局库存结构提供支撑;零部件运输方面,逐步在国内三大产业集群(天津、无锡和台州)布局零部件采购物流业务,智联物流系统已承接公司主要零部件的异地运输业务;在集中采购模式下,集中整合运输需求,按照生产计划对应的部品配套需求前置整理零部件摆放和存储工作,能够实现到货后无需入库整理就能直接投入生产,大幅度提高了公司零部件仓库卸货、入库的效率,极大地提高了零部件库存管理效率。同时公司执行一整套物流交付标准的管理规定,实施交付全过程质量管理,保证交付质量。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本公司所属行业为“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大类——“C377-C3770助动车制造”(中类-小类)。
1995年我国第一辆电动两轮车问世,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和监管探索,电动两轮车已成为我国居民短途出行的重要民生交通工具和生产力工具。
2019年《新国标》实施前,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广泛的市场基础。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已突破2.5亿辆,年均产销量多年维持在3500万辆上下,市场竞争激烈,产业集中度较低。
2019年《新国标》规范了电动自行车的研发、生产、销售、流通和使用等环节,行业迎来规范发展的机遇。同时,各地为《新国标》的实施设置了长短不同的过渡期,根据现有实施情况,预计将于2024年底结束。过渡期结束后,不符合《新国标》要求的车型将不允许上路通行,由此产生的替换需求带来了市场容量新的增长点。在规范发展与过渡期替换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行业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期。在这个阶段,市场份额呈现出向规模企业、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集中的趋势,行业秩序加速优化、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
在经济转型、信息技术、双碳政策的宏观背景下,电动两轮车的消费市场逐渐呈现出三个趋势,即消费升级与消费需求个性化、消费者环保意识的觉醒,以及消费者追求便捷与智能。此外,由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电动两轮车产业正在由一个本土诞生、本土发展、本土繁荣的产业,进一步走向海外,加速该产业的国际化之路。基于此,未来电动两轮车行业将呈现出差异化、高端化、智能化和国际化的趋势。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深度洞察与产品的定制化开发,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在电动两轮车行业的持续应用,以及全球业务的不断开发与拓展,《新国标》过渡期结束后,上述因素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促进行业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
公司成立于1999年,并于2004年进入电动两轮车行业,是中国最早的电动两轮车制造企业之一。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等的研发、制造及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成为电动两轮车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公司的电动三轮车产品以休闲电动三轮车为主,同时还有篷车电动三轮车、货运电动三轮车产品。公司的休闲电动三轮车产品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多场景的出行需求,更是通过造型及配色进一步彰显时尚的品牌主张,在功能配置上更契合宝妈、中老年等消费群体的休闲出行、接送孩子上下学等需求,深受消费者喜爱;公司的篷车电动三轮车在整车造型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借鉴了汽车级的生产装配工艺,产品极具功能性和时尚性,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舒适、多种天气下出行的需求;公司的货运电动三轮车在耐用的基础上增添了时尚元素,满足了消费者多种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除主要产品电动两轮车、电动三轮车外,公司还生产低速电动四轮车、自行车、电助力自行车等产品,公司也将围绕绿色中短途出行生态圈,持续进行新品的研发和新业务的探索。
公司以用户为中心,持续推动变革和转型,实施品类创新与技术创新,致力于成为提供绿色便捷出行解决方案的平台型科技公司。近年来,公司以信息化、先进的管理技术对公司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升级,构建数字化的高效产品实现链、产品交付链和用户服务链,公司的综合实力提升。
产品设计和开发环节,公司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设置研发各职能部门,产品企划中心负责消费需求洞察和市场调研,输出产品概念;技术研发总部下设产品管理中心和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前者负责将产品概念转换为产品策略,并通过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实现产品竞争力和商业目标;后者是产品开发的技术实现者,以支撑产品的商业成功,同时负责公司的技术能力建设。近年来,公司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下设电装开发中心,从事三电等行业核心技术及前沿技术的研发和验证工作,推动智能化技术升级与应用、车联网消费端软件、网联智能硬件等研发项目的落地。
零部件采购环节,公司着力构建一个集成度高、适应性强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设立供应链管理中心和事业部采购中心,遴选优质供应商建立紧密友好的长期供应关系。
制造环节,公司具有较强的综合制造与工艺设计能力,目前在天津、河南、广东、广西、江苏、重庆、浙江、山东共设有八个生产基地,各生产基地已陆续获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认定的《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证书。在重庆、台州、丽水、贵港的新基地正在建设中,在海外东南亚的新基地正在筹备中,新基地的规划起点较高,自动化和配套产业集群建设是标准配置,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生产能力。在整车制造的基础上,公司还具备多项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与/或研发能力,包括车架、喷涂件、电机、电控等,同时在电池、车把、前叉等领域进行布局。
销售环节,公司坚持厂商价值一体化,以经销模式为主,经销商既是公司的直接客户,也是公司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提供服务、展示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经销商管理体系,通过运营帮扶、培训输出、零售经理专项服务、新零售订单信息精准推送等方式全面赋能经销商。公司向经销商销售时一般采用的模式。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对经销商和渠道的创新管理模式,如推行公司对门店直接管理的运营商模式,下一步公司计划试点与经销商进行股权合作,提升对经销商的激励效果。
物流环节,公司设立了专门的智联物流公司,专注提升交付效率、物流质量和服务质量。物流公司已完成公司七大生产基地和三大零部件产业集群的物流资源整合布局,已承接公司大部分整车运输和零部件运输服务,使用自研智联系统打通供、产、销、服等主要价值链环节,以物流管控系统链接采购、制造、营销订单,打通供应商到工厂到用户的全价值链管理,以主要生产基地和零部件产业集群为据点,搭建国内物流网络布局,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服务环节,为满足用户从“购车时代”到“用车时代”的需求变化,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公司致力于打造销售、维修、换车、检修、租赁、换电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以经销渠道为支撑铺设标准的服务门店,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共享运营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探索并拓展与绿色中短途出行生态相关的业务和经营模式,通过整合设计制造、信息系统、渠道网络以及运营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和资源,开展了共享电动自行车的投放和运营业务,具体包括封闭和开放两种应用场景。
公司坚持以“科技与时尚”作为品牌主张,将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作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以及实现长远发展的主要手段。
产品开发方面,公司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和导向,以产品的商业价值为主要评价标准,以战略单品或产品线为项目单位,打造企划、设计、研发、采购、生产、质量管理、营销全流程职能深度协作、相互影响的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精准研判用户需求、产品定位并高效准确地完成产品实现,在所设定的质量、时间、成本的前提下向市场输出能精准契合目标用户群体需求的车型。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车型获得了中国摩托车年度车型评选组委会颁发的“年度创新车型”、“年度时尚车型”奖项、美国国际设计奖项协会(IAA)颁发的MUSE奖金奖等荣誉奖项。
技术工艺方面,公司不断加大在行业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及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自主研发投入,持续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改进现有生产技术及工艺,提高产品性能和附加值,是公司获得领先科技力与产品力的保障。经过多年积淀,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素养高、研发能力强,并在业内具有极强影响力的研发队伍。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超过1900项,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资质。
时尚设计方面,公司产品在车身造型、色彩搭配、喷漆质感等方面始终引领行业时尚风向标,并具有多样化的产品时尚设计创新能力,车型种类丰富,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于时尚生活和个性彰显的追求。尤其是,公司在时尚色彩方面的创新能力独树一帜,与中国时尚色彩方面的权威机构——中国流行色协会,设立了行业领先的电动两轮车流行色彩研发基地,取得了各类原创设计成果;与国际著名色彩机构合作,进行行业色彩流行趋势研究、公司产品色彩故事解析等。
另外,公司积极承担行业责任,充分发挥在研发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推进行业技术标准化,主编或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三十余份,其中包括《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技术要求》《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电动摩托车用户工况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等,并获得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自行车分技术委员会颁发的“行业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公司始终将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作为立足之本,不断推进、优化全流程质控体系。基于先进的产品开发流程,在设计阶段通过虚拟仿真及数据模拟等方式识别质量问题并进行设计优化。产品开发阶段,实施新品质量闭环管理,按照公司标准对各质量阀点进行严格评审,严禁问题车型进入量产阶段。完善评审标准,提升评审和复盘技术,提高研发效率。零部件配置阶段,遴选业内领先的品牌供应商进行合作,以来料检验为抓手,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监督,并通过提供技术咨询、管理帮扶等手段,不断提升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生产制造方面,实施全流程品质动态实时管理,同时搭建市场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市场反馈信息预警机制、市场质量问题稽核机制等,实现了质量问题的精准、快速反馈及改善。品质检验方面,对整车实施首检、自检、互检、抽检及专检的“五检制”,不断提升零部件的自身检测能力和生产过程检测能力,实施防检结合。
公司的生产技术过硬,在车架生产方面,引进先进的数控弯管机、全自动数控多功能激光切设备、焊接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车架切割精度、焊接品质和产品质量。在涂装工艺方面,公司设立无尘涂装车间,采用一流的电泳技术和高品质的油漆原料,内外双层喷漆,良好包裹车架结构,在确保产品美观的前提下,提升其抗老化、抗腐蚀等性能。在组装工艺方面,公司采用全自动视觉压碗机,利用视觉识别技术,在上线采集首道工序,做到自动识别车架号,作为数据载体在现场进行流转和追溯;在电机、控制器关键工序设置数据采集点和信息显示点,指导现场正确的生产作业,严格按3C管控标准执行;整车通过完检站点后,将工业读码器自动采集的条码信息推送给合格证打印站点,触发系统自动打印合格证、一致性证书、外箱码,减少人为干预,提升了现场的作业能力。
公司借鉴汽车工业应用的产品开发测试模型,打造与产品开发流程和公司生产体系高度契合的检测流程,对零部件、系统、整车进行全方位检测,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输出。公司在各个生产基地组建了较为完善的配套检测部门,拥有各类测试仪器设备400余台,通过ISO/IEC相关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40余名,下设9个专业科室,包括几何尺寸检测室、整车性能试验室、道路耐久室、环境试验室、材料分析室、电子电器试验室、机械性能试验室、四电(电池、电机、电控及充电器)核心技术试验室及智能化试验室,同时具备电动两轮车、电动三轮车和部分低速电动四轮车的检测能力,爱玛科技检测技术中心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证书。
公司产品上市多年,不断收获产品质量方面的权威认可与荣誉,如中国质量检验协会颁发的“全国质量诚信标杆典型企业”、中国城市交通协会颁发的《AAA级企业信用等级证书》等。
线下渠道方面,公司积极推行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营销战略,抓住电动两轮车市场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品牌影响力,大力拓展经销商渠道,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线下销售网络,实现了规模经营和快速扩张。公司坚持厂商价值一体化,不断完善经销商管理制度和体系,吸引了在区/县市场占有率较高、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优质经销商与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经过多年的不断积累,构建了以区/县为单位的扁平化营销渠道,实现了广覆盖、高效率的相对竞争优势。
线上渠道方面,公司已打造多平台的线上渠道体系,包括天猫、京东、抖音、小红书、快手等电商平台,并凭借数智化赋能平台和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为线上消费者提供全面全时、售后便捷的购物体验;另外,协同公司的营销措施,线上渠道发挥了流量导入和新客获取的重要功能。
经过多年经营积淀,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网络体系,由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点、高效的工单调度系统、行业领先的服务时效和服务内容标准、高效的配件仓储及配送系统、以服务满意度为量化指标的考核制度和分工明确的专业服务团队组成,服务高质高效,深受消费者的赞许,也获得了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全国商品售后服务评级达标认证评审委员会认定公司的技术支持、维修服务等达到五星级,中国客户联络中心颁发了“客户口碑奖”等;同时,公司参与起草了行业服务自律规范《电动自行车售后服务规范》、主导起草了《电动自行车售后服务时效规范》,引领行业服务规范发展。
公司以“科技与时尚”作为品牌主张,以时尚、科技以及高品质的产品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深层次的品牌建设,经过多年经营、积淀、交互,爱玛品牌已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度和较高的美誉度,品牌影响力行业领先。
近年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品牌行动,将爱玛品牌与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相结合,打造与他们紧密连接的品牌形象和体验。为满足年轻群体对于时尚、创新产品的消费需求,公司推出各类时尚爆款车型、提升产品的智能化功能。以符合年轻群体审美观的时尚与品味进行品牌焕新,包括但不限于与国际知名设计师RobJanoff(苹果ogo设计师)合作对品牌ogo进行高端化升级,发布“时尚爱玛、自在出行”的品牌sogan,对终端门店进行时尚升级并开设女性专属时尚店,与国际知名色彩机构合作对产品进行色彩赋能等等。尊重年轻群体喜爱的流行文化并以此为主题策划品牌、营销活动:赞助热门综艺,签约年轻偶像为品牌时尚官,与具有较强时尚影响力的杂志合拍爱玛车型大片,与流行IP、热门游戏和知名品牌开展跨界合作,在年轻用户青睐的社交媒体如B站、小红书等打造爱玛宣发矩阵等。开展互动式的品牌活动,一方面激励年轻消费群体参与爱玛品牌推广,一方面使爱玛品牌融入年轻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举办爱玛追星音乐节,组织与电竞及二次元动漫相关的赛事,在高校内举办DIY创意大赛等校内活动等等。践行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彰显品牌担当,获得年轻人对于共同保护地球家园的赞同和情感共鸣。
公司品牌建设方面所获得的资质与荣誉包括中国驰名商标认证、连续十余年蝉联Chnbrand发布的中国品牌力指数(C-BPI)电动自行车品类榜首等;近年来,公司的品牌年轻化活动效果斐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获得了多项时尚品牌创新方面的奖项,如在2023国际科创节获得时尚引领企业奖和时尚品牌创新奖,在第三十届中国国际广告节获得多个整合营销类奖项,公司的创新营销方案在第十三届、第十四届虎啸奖斩获多个奖项等。
公司搭建了端到端的成本管理体系,充分挖掘企业运营过程研、供、产、销、服等各个环节的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机会,对公司全业务流程执行系统性的精细化管理并向垂直产业链延伸,实现全面价值提升。实施产品聚焦策略,通过精准开发实现产品SKU缩减和资源节约,提升车型投资收益和单品品效。利用数智化工具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精准研判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以提升公司的产品开发成功率和销售计划准确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滞销品带来的资源浪费。一方面通过整合生产计划、集中采购方式聚量,一方面通过部品平台化、模块化来提升标准件、通用件的采购量,以规模提升供应链效率,实现提质聚量降本。引导全产业链共同执行自动化、信息化升级,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或运营新系统,提升全产业链的生产效率。建立高效的智联物流平台,整合资源,有效降低了公司整车和零部件采购的运输成本。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全流程闭环的精益管理,使公司具备了较强的成本竞争优势。
公司实施了“361数智化工程”战略,引领公司的数智化转型,构建了与公司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高度契合的数智化管理体系,为各业务领域全面赋能。打造了以零售为中心、覆盖营销全业务流程的数字营销体系,实现了企业营销系统端到经销商门店终端的拉通,使得经销商业务全面线上化,协同高效,同时用数据、模型、算法提升预测能力,指引经销商订货计划和公司内部生产计划,提效显著;构建了爱玛私域流量池,推进用户至上的运营体系。以计划为牵引,借助数据透视,全面分析业务执行情况,推动研产供销服一体化。通过用户分析与研究、精准企划、正向开发、精益制造,货运一体,及时满足用户需求。精进运营,业财一体、全面预算控盘,建立全领域核心指标与绩效体系,及时高效地进行经营检视与数据决策,降本增效,初步实现了公司的全局信息化、运营数字化、执行自动化、决策智能化。
公司秉承“尊重人、成就人、幸福人”的人才管理理念,建立以人才发展和人力资本增值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激励体系、多方位的职业晋升通道、专业的人才培训体系、完善的员工福利体系及具有包容性和创造性的多元企业文化,使公司成为奋斗者的发展平台。聚焦人才体验,不断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归属感以及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打造出一支具有高忠诚度和专业度的人才队伍。
公司坚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理念,基于中长期战略目标,锚定价值创造,设定对准价值创造的牵引性组织绩效考核指标、价值分配机制、晋升制度以及培训体系,强化组织发展和个人成长在绩效考核、价值分配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完善各层级员工短、中长期激励模式及荣誉体系。对于核心管理/技术/业务人才建立了具有竞争力的、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和激励措施,包括多层次、常态化的股权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目前,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已经完成首期的解除限售工作,2023年和2024年的股权激励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3,612.09万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8,111.58万元,同比增长0.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6,446.80万元,同比下降1.83%。
现阶段《新国标》步入结束期,伴随着用户需求呈现出差异化、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态势,行业参与者由原本的“造车、卖车”模式转型为基于用户需求满足的“产品及服务供给”模式,大量不具备用户需求洞察能力和用户需求满足能力、规范化程度低、小规模及综合经营效率低下的企业被淘汰或关闭,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从企业特质来看,行业参与者主要包括两类企业:第一类企业是创新型品牌企业,这类企业注重不断创新研发,并致力于引领行业发展。他们具有强大的原研原创能力,往往能够灵敏地洞察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并快速据此推出创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他们拥有更多的专利和创新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强,从而能更灵活地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第二类企业是追随型品牌企业,这类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较弱,他们往往面临技术壁垒、产品同质化以及被动跟随市场趋势等问题,因此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政策方面,监管体系日趋完善,《新国标》及其他行业政策的实施,规范了行业发展,为头部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旧国标》的检验规则分为否决项目、重要项目和一般项目三类,否决项目全部达标、18个重要项目中至少15项达标和13个一般项目中至少9项达标的电动自行车,检验结论才为合格。《新国标》不对电动自行车的检验规则进行区分,所有技术参数均为强制性要求,且从多方面坚持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属性,比如最高车速不得超过25km/h,且增加了时速防篡改的技术要求。
随着《新国标》的出台,为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主管部门对市场上的存量超标电动自行车实施过渡期管理政策,由各地方政府设置过渡期限,过渡期届满后,超标电动自行车将不得再上路行驶。各地方纷纷据此出台超标电动自行车管理政策,设置长短不一的过渡期(一般在5年内,即2024年底前截止)。各地政府对《新国标》严格执行,且数智化的交通监控设备和执法工具大大降低了执法难度,因此,《新国标》落地效果良好,每年增加的替换需求拓展了行业市场容量。
《新国标》实施后,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的需求大幅增加,很多生产企业不得不通过严格的准入审查以取得生产经营资质。此外,所有电动两轮车均须经过3C认证才能上市销售,每款车型的3C认证都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这些要求大幅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和整车生产企业的经营成本,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对于规范电动两轮车行业的发展和竞争秩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从最近几年《新国标》的实施效果来看,行业整合有加快的趋势,市场份额将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
最近几年颁布实施的行业监管政策主要聚焦于安全问题(包括骑行安全和消防安全),且受益于数智化的交通监控设备和执法工具,执法力度和效果不断提高,从生产端、销售端和使用端严格规范电动两轮车的安全使用行为和行业秩序。
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制定发布的《机动车发票使用办法》,于2021年7月正式实施,生产和销售机动车应当按照“一车一票”原则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不开具发票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无法上牌和上路行驶。“一车一票”政策既方便消费者的售后维权,也有效杜绝了行业内的不对称竞争。
另外,近年来由电动两轮车起火引起的公共安全事故愈发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电动车不上楼”的执行愈发严格,安全充电成为消费痛点和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并衍生了潜力巨大的需求市场,也提供了业务拓展和业绩增长的空间。
“低碳绿色出行”的共识、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对于通勤习惯的影响让电动两轮车的受众更为广泛。
近年来,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为了应对日益凸显的气候风险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行动,我国亦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并不断完善低碳减排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绿色出行”逐渐形成了社会共识,而电动两轮车因其环保、经济的特点非常契合绿色出行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很多家庭和个人即便拥有汽车,也更倾向于额外选择机动灵活、停放方便的电动两轮车作为中短途出行的交通工具。
居民的中短途出行需求是基础,交通成本优势使电动两轮车成为中短途出行的主要选择;外卖配送等新兴经济的兴起则大大拓展了电动两轮车的使用场景。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广大居民(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出行半径不断提高,中短途出行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比其他中短途交通工具,电动两轮车同时具备经济、便捷、省时省力的优点,交通成本优势更是非常明显,高度契合了广大居民需求,成为广大居民中短途出行的主要选择,这是行业发展的基础驱动因素。
此外,随着居民消费意识不断提升和我国“互联网+”的服务模式不断成熟,各类上门服务成为新消费主流,O2O(线上/线下)模式驱动下的外卖服务和电子商务驱动下的快递服务等成为电动两轮车的新消费场景,有利于行业容量拓展。
电动两轮车设计、技术、工艺的深入研究与网联化、智能化的持续应用共同驱动行业技术发展。
行业技术发展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行业固有技术体系(包括材料、工艺以及结构)的创新与改进,包括电池等核心硬件的性能提升、新环保材料及新工艺的应用、车身结构改善等。二是跨行业的技术应用,网联化及智能化技术应用是目前重要的跨行业技术应用研发领域。二者共同促进行业技术发展、产品性能提升和功能拓展,有利于行业产品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有实力进行研发投入的领先企业享受到研发带来的经济收益后,会进一步加大研发设计投入,从而使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行业的集中度提高、产业的整体升级。
碳减排是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重要战略共识,在各国碳减排政策不断落地的背景下,电动两轮车的国际市场呈现增长趋势。
自电动两轮车面世以来,国内是主要消费市场,而国际市场对电动两轮车的需求有限,比起电动两轮车,摩托车和具有休闲健身功能的电助力产品更受海外消费者青睐。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很多国家纷纷出台“禁摩令”或刺激“油换电”相关政策,国际市场对于电动两轮车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另一广阔发展空间。
经济转型与消费升级、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双碳背景下国际需求的兴起,将驱动电动两轮车行业向差异化、智能化和国际化发展。
早期的电动两轮车主要是解决民众的短途出行需求,产品聚焦于骑行功能和性价比,功能简单、同质化严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趋势的发展,电动两轮车的消费需求向品质、功能、个性、体验等方面转变,具体包括色彩、车型风格(如商务、时尚、运动等)、续航里程、智能交互、骑行舒适性、刹车安全及稳定性等。在消费需求转型和消费心智升级的趋势中,电动两轮车的产品也会呈现差异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针对细分消费需求进行精准定位与深入研判,根据不同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产品的针对性研发和定制化生产。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产业秩序的重构以及消费需求的变迁,高端化既是电动两轮车行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品牌企业的必由之路。行业高端化的趋势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产品功能的升级、拓展和原创车型的创新设计,二是品牌的重新定位与延伸,三是全面的高端化转型。其中,全面的高端化转型主要是指在网联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趋势下,对于现有行业模式的创新、演化与升级。
消费升级和跨行业技术应用为行业智能化提供了机会,包括自动驾驶、自动泊车,智能导航、自动开锁、健康检测、远程诊断故障、防盗报警等智能模块的研发与应用,特别是已经成为主要消费群体之一的Z时代人群更关注智能解锁、人车互联等智能化功能。随着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功能则有望成为标准功能配置。届时,电动两轮车将不仅限于是短出行交通工具,而是成为居民智能网联媒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网联数据的重要来源。
随着碳减排国际共识的达成以及海外用户对于电动两轮车绿色便捷特点的认识,国际市场面临发展机遇,电动两轮车产业也将逐渐由国内市场走向全球市场。目前,很多国内生产企业加大了对于国际市场的拓展业务。虽然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但电动两轮车产业特有的优势以及部分领先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将有助于电动两轮车走向海外,这也将成为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卓越产品、精耕市场、精细运营”的战略发展主轴,持续聚焦便捷短交通领域,专注于电动两轮车创新、研发与制造,构建端到端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出行解决方案。面向未来年轻化、时尚化、智能化、低碳化的市场发展趋势,公司坚持并推动从单一卖车到出行解决方案、从出行产品领先者到出行生态领导者、从国内品牌到国际化品牌、从制造型公司到科技型公司的转型,致力于成为提供绿色便捷出行解决方案的平台型科技时尚公司,持续为股东、社会、客户和伙伴创造价值。
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和出发点,推进产品集成开发流程和战略大单品打造项目,即做到开发正确的产品和正确地开发产品;同时加大对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的精准研判,持续在行业核心技术、智能化功能落地、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等方面进行研发投入,不断完善全流程质控体系,确保公司能够持续向市场输出精准契合目标用户群体需求的性能先进且品质稳定的产品。
坚定厂商价值一体化的方向,持续推进渠道拓展,借助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实施渠道精细化管理和经销商赋能,提升经销商运营能力和单店产出;同时积极探索渠道变革新模式,提升渠道经营效率和效果。依托经销渠道,推动专门服务店面的拓展工作,打造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为打造供应保障、品质稳定、高性价比的供应链,围绕“提质、聚量、降本”开展工作:持续推进供应商分级管理及精准赋能工作,打造高质量供应商库;协同研发、质量管理、生产等职能推进公司部品平台化建设,深度参与重要供应商的研发、生产流程,倡导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以实现采购降本并保证零部件质量。不断加强供应链本地化工作,以提升供应安全及速度。
以品牌的时尚焕新和年轻化建设为核心,筹划并开展相应的品牌和营销活动。同时将公司调整产品结构作为营销重点,加大对畅销款的营销力度。
围绕质量(Quaity)、成本(Cost)和交期(Deivery)目标的达成,在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精益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持续推动数智化工程建设,为各业务单位赋能,不断加强公司“养数、管数、用数”的能力,建立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能力。
加大投入,坚定不移地以本土化策略拓展国际市场,聚焦重点市场,实现OEM大客户与自主品牌业务协同发展;构建面向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优化组织层级,明确职能职责,全面推行绩效结果在人才培养、人才选拔及激励等方面的应用;增强对技能人才的培育,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和发展体系,健全与薪酬分配相衔接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大战略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公司长期稳定增长提供长效的人才保障。
电动两轮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随着行业的规范发展和竞争秩序的优化,众多小规模企业退出市场,行业竞争焦点在于领先企业之间的竞争,呈现出新的态势,具体体现为在提升产品性能、扩大服务覆盖的同时不断降低销售价格,竞争难度大幅度提升,如果生产企业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持续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并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很可能会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和行业地位。目前,公司凭借较强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优秀的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能力、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用户口碑、覆盖全国的营销渠道和服务网络等竞争优势,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公司将继续聚焦用户需求,实施差异化竞争,通过车联网技术应用、行业核心硬件研发等实现产品智能化和高端化,通过数智化升级和研发降本等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精细运作,不断提高公司的成本竞争优势。
随着消费者消费意识的提升及消费升级的趋势愈发明显,消费者对电动两轮车的需求呈现出时尚化、智能化、网联化的特征,这就要求电动两轮车生产企业不断对消费需求的趋势进行研究和预判,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出具有新造型、新功能的新车型以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若生产企业预判失误或新车型的市场接受度未达预期,则会对业绩产生不良影响。另外,新车型研发需要一定周期,若有生产企业率先研发出同类产品,进行专利封锁,可能会对其他生产企业的研发带来压力。公司始终将研发和产品创新作为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以及实现长远发展的主要手段,从用户需求出发,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探索,以精准的用户需求定位能力、过硬的科技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公司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公司将以用户为中心的研发战略,不断完善集成产品开发流程,提升公司科技力以降低研发风险。
公司产品以经销为主要销售模式,经销商既是公司的直接客户,也是公司向其经销区域内消费者展示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美誉度的重要窗口,经销商自身的经营能力、风险偏好以及奋斗意愿对其经销区域内公司产品的销售影响较大。若经销商的经营方式与服务质量有悖于公司经营宗旨或经销商对公司管理理念的理解产生偏差,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业绩和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公司不断完善经销商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经销商准入、培训、考核评价及退出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建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分级动态渠道管理制度,激发经销商经营热情、提升经销商运营能力,确保公司渠道体系的活力和良性发展。
行业原材料采购价格受到宏观趋势、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波动的可能性,增加了采购成本的管控难度,可能对生产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对此,公司打造并将持续完善高质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设立专门的SQE(SuppierQuaityEngineer),遴选、整合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资源。公司构建关键零部件的自研自产能力,投资入股关键零部件供应商,以保障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安全;同时,对于价格涨势明确的零部件,采取提前锁定价格、锁定采购量的方式来规避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经营风险。公司通过集中采购、部品平台化、整合供应商的采购需求等措施提高采购规模,有利于实现原材料供给充足和价格稳定。同时,公司通过数智化建设进行供应链平台的升级优化,实现公司造车流程与供应链体系的深度协同,以生产效率的提升来对冲原材料波动带来的成本控制压力。
近年来,随着行业市场容量的不断拓展和公司产品销量逐步提升,公司经过充分地调研和论证后,决定新建生产基地以扩大产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新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包括位于浙江台州的台州智能电动车及高速电摩项目、位于浙江丽水的爱玛新能源智慧出行生态产业园项目、位于广西贵港的爱玛智慧出行产业园项目、位于重庆铜梁的爱玛西南制造基地二期项目和位于东南亚的海外生产基地。新基地建设项目周期一般较长,叠加政策、施工条件变更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出现新项目建设和投产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同时,虽然上述项目已经公司充分论证,是在对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等条件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合理投资决策,但新基地投产后,如政策和行业趋势、市场环境等重要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会对项目收益情况产生一定影响。另外,新项目的实施将导致公司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增长,可能会对公司的短期业绩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对此,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加快项目建设和达产进程,同时公司将不断提升科技力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精准洞察、满足消费需求,以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新项目收益。
已有219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4115.68万股,占流通A股18.41%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3.29元。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趋势有所减缓。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限售解禁:解禁15.12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02%,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554.4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64%,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1.34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01%,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6.284亿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72.91%,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ayx爱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