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防控得力则疫情尽早忧患解除,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回归正轨。当前是我国大量返工人群流动的高发时段,同时复工人员中短途差旅活动需求不断增加,疫情跨区域传播的风险仍然较大。如何妥善平衡防控与发展的矛盾,如何科学合理、精准有效的推进跨区域疫情联防联控,是当前疫情防控阻击的重要命题。本文对国内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湖北省等重点地区的跨区域联防联控动态进行全面梳理,同时对我国和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推进区域联防联控的举措和经验进行整体回顾。在此基础上综合评析,总结提出应对重大疫情跨区域联防联控的核心思路和改进方向,旨在为其他同类地区精准有效防控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召开疫情联防联控视频会议,建立5+2 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2020年2月7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主持召开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视频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长三角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近期合作事项,建立起“确诊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信息快速沟通、健康观察解除告知单互认、重大防疫管控举措相互通报和省际协调事项交办单、重要防疫物资互济互帮、供应保障和恢复生产人员物资通行便利”和“医疗诊治方案共享和危重病人会诊、应对长三角公共安全事件和应急管理工作”等5+2 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并明确由三省一市常务副省(市)长牵头负责常态沟通协调。
上海市商务委牵头制定长三角联防联控重要防疫物资互济互帮工作方案,建立三省一市情况通报机制,编制长三角重要防疫物资产能清单。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两区一县加强信息实时共享,特别是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信息,加强防控人员排查登记信息、活动轨迹信息的及时推送、交换和比对,加强疫情防控重要举措出台的通报,实行分类分级联防联控,联合开展疫情研判和风险评估。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做法经验、疫情变化等重要信息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释疑解惑,并相互借鉴学习。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镇和江苏省苏州市桃源镇,在苏震桃公路省界疫情防控卡口签署了“党建引领疫情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加强两镇疫情防控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为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在筑牢线下“防疫墙”,同时,两地也积极筑牢线上“防疫网”。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做好网上的沟通联系,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4、联合发放人员车辆互认通行机制,有效解决省界人员和车辆道口通行有关瓶颈问题。
上海发布长三角疫情防控交通运输一体化货运车辆通行证,持证货运人员回沪无须再次隔离。
上海金山、嘉善与浙江平湖三地在互访的基础上,共同推出“两书一证”人员车辆互认通行机制(“两书”即《个人承诺书》和《企业承诺书》,“一证”即通行证。),有效解决省界人员和车辆道口通行有关瓶颈问题。
上海嘉定区与江苏省昆山市在14日也联合发放“工作通勤证,员工跨省通勤,不再需要被反复隔离,也不再需重复填写个人信息。
5、共同深化12315热线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全力畅通公众诉求渠道。
2020年春节长假期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同深化12315热线信息共享机制,全力畅通公众诉求渠道,切实助力“加强长三角联防联控”。围绕“三个突出抓好”(突出抓好市场价格监管,突出抓好关闭野生动物市场及平台,突出抓好以食品、防护用品为主的产品质量安全),在投诉举报工作中抓实抓细各项监管措施,严查严处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努力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10日发布《关于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通知》。围绕长三角疫情联防联控,支持长三角区域产学研合作、医疗机构跨区域协同。第一季度设立2020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疫情防控专场,征集企业技术需求,鼓励国际国内科研院所、企业和机构提供解决方案。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在接受上海市的申请后,向常州市政府发出了关于企业复工的函,保障上海防疫物资生产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另外,上海市经信委也分别向浙江省经信厅和江苏省工信厅发函,商请支持协调供应商及时恢复生产供货。此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也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发布倡议书呼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力做好复工复产工。
浙江嘉善、金华、舟山、东阳等地都有当地政府组织专车,从云南镇雄、江西乐平、安福和湖南保靖,以及山东、河北、辽宁、天津等地接回企业员工。另外,杭州市还向铁路部门申请开行外地复工人员专列,成为第一个“包高铁”接员工复工城市。嘉善县除了包机迎接农民工返岗外,还组建了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中介公司配合的外出招工队伍,目前已派出5支队伍,前往安徽六安、四川广元、云南昭通、四川眉山、湖南湘西等嘉善员工密集的低风险地区进行定向招聘。
长三角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流变化,实行“一日一图”,根据客流需要动态科学安排运力,适时增减列车开行数量,对客流较大、能力相对紧张的方向,根据售票情况及时增开列车,避免旅客滞留。对具备条件的列车实行车票离散发售策略,对客座率超过60%的列车进行控售,并在列车上预留一定的席位,备途中出现发热旅客时,供调整席位使用。
浙江省创新性地推出了“一图一码一指数”的疫情管理措施,“一图”,即疫情图,浙江根据各县疫情风险状况,用五种颜色进行等级区分,只有低风险的县,才鼓励推进复工复产。“一码”,即健康码,分绿码、黄码、红码三种二维码,拥有绿码即绝大多数人能自由流动,红码、黄码人员则进行必要隔离。“一指数”,即精密智控指数,由管控指数和畅通指数构成,浙江用这个指数,作为KPI,对各设区市进行评价。
京津冀三省市建立了疫情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包括三省市政府层面协调机制、各专业部门对接机制和协同办统筹协调机制。另外,北京市还牵头研究制定了联动机制方案,在人员流动引导、交通通道防疫、防疫物资保障、生活物资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联系。
2、北京市和廊坊北三县( 大厂、三河、香河 )重点跨界地区实行出入管理制度。
实行“一信一卡一证” 制度管理跨地区流动人员。廊坊市北三县于2月10日分别制定了“一信”、“一卡”、“一证”出入管理制度,规定持有“一信一卡一证”的人员方可入京。一信”即单位开具的工作证明信,“一卡”即个人填报体温日常监测卡,“一证”即居住小区开具的出入通行证,既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又确保出入顺畅。
1、沿用非典后建立的粤港澳三地传染病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合作协议》。
自2003年非典之后,粤港澳三地建立了传染病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并于2006年签订了粤港澳三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合作协议》,制定了定期会商制度、每月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交换和通报制度等。武汉疫情发生以后,三地加强了密切的联系、沟通,按照联席会议制度和合作协议的要求,积极、主动进行沟通、协商和交流。
实施每日定时、多轮通报制度。珠海和澳门两地第一时间召开了紧急会议,分析预判疫情发展趋势,建立了两地联防联治机制,实施每日计时、多轮通报的制度,两地每天上午10点、下午3点、5点,相互通报病例信息、治疗方案、疫情防控措施等信息。
建立纵横贯通的沟通联系网络。在粤澳海关联络机制下,建立两地疫情防控工作微信群,两地海关相关部门随时联络、通报、协调,共同研究监管互助、防疫物资通关特办、速办、即办的实操和联防、联控、联动的细节。搭建密切联系的网络,横向贯通已有的跨境口岸合作、警务合作、医疗转诊机制,纵向向上可达珠澳两地主要领导、向下可以贯穿医生、护士、基层社区、村民和物业、保安。通过该机制,珠海快速、妥善地接收了数批从口岸送回珠海的疫情发生地旅客。
采用电子二维码等方式统计出行旅客的健康信息。对由珠海前往澳门的出境旅客,在进入口岸前提供电子申报二维码、派发健康申明卡,让旅客提前知晓规定,预作准备,并与澳门多个部门密切联系,将电子申报二维码、进境健康申明卡发放、填报区域前推至澳门方向,减少旅客在口岸区内拥堵聚集。
为防疫物资、民生物资运输搭建特殊通道。珠海拱北海关全力以赴,守护内地与澳门守望相助的物资通道,为防疫物资、民生物资通关搭建“绿色生命通道”。根据海关总署统一部署,1月25日,拱北海关各通关现场第一时间开通专用窗口和绿色通道,坚持特办、速办、即办,选派业务骨干值守,全力确保防疫物资通关“零延时”。
按照中央、省肺炎疫情防控要求,2020年1月23日凌晨武汉市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公告,决定从今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武汉市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暂时关闭通告后,为保障停运期间的就医患者和生活生产必须物资的运输,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出台了四项具体措施:一是市公交集团组建应急车队24小时待命,服从全市统一调度。二是湖北省道路客运集团组建应急车队,负责将机场、火车站等各大交通枢纽暂停后抵达的单向旅客运至市内。三是全市网约出租车和巡游出租车组建应急车队,纳入全市统一调度,随时满足城市应急需求。四是组织货运车辆组织应急力量,保障城市物资运输。
2、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全省13市陆续启动封闭离城通道抗疫措施
2020年1月24日,湖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湖北省全省13个城市陆续实行了封闭离城通道、全面加强进出城人员排查管理的抗疫措施。具体包括武汉、鄂州、仙桃、枝江、潜江、黄冈、赤壁、荆门、咸宁、黄石(含大冶市、阳新县)、当阳、恩施、孝感。
例如,黄冈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提出自2020年1月23日24时起,黄冈市区公交、长途客运暂停运营;城铁站、火车站离开黄冈市区通道暂时关闭,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市区。在黄冈市区所有进出城道口,依法依规对过往车辆及人员实施疫情排查防控,不漏一人一车。对进出城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对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及时安排到指定医疗点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对同车密切接触人员安排到指定地点观察。对进入黄冈的交通工具所搭载的动物进行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携带、运输、贩卖动物的行为。
2020年2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通告》,提出全省重点医护物资生产企业的所有产品由省人民政府统一调配。全力支持重点医护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技改转产。加强对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医护物资保障。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牵头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共32个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下设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科研攻关、宣传、外事、后勤保障、前方工作等工作组,分别由相关部委负责同志任组长,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防控疫情的有效合力。各地各系统也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在全国范围内联合推进,进行信息共享,方法共享。
2月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公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建立了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的一一对口支援关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调动卫勤力量,向重灾区输送医护人员和防疫物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按照军委部署安排,联勤保障部队第一时间构建疫情防控指挥协调机制,成立指挥协调机构,第一时间与地方政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研究制定应对新型肺炎疫情专项预案,建立24小时疫情专项值班,上下联动、军地协作。2月3日起,抽调1400名医护人员入驻接管火神山医院。精心组建火神山医院党委班子,配强医院骨干力量,多次赴医院现场指导对接,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严格落实上级指示要求,下发《应对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协调工作机制》和《九条措施》,从严落实人员管理、兵力调动、舆情监控、内部管控、保障工作和责任,全面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掌握人员动向和健康状况。
4、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以县(市、区、旗)为单位,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推动分区分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各地要制定差异化的县域防控和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措施。要以县(市、区、旗)为单位,依据人口、发病情况综合研判,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明确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要划小管控单元,辖区内的城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均应按要求落实相关防控措施。低风险地区,要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高风险地区,要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根据疫情态势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1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成立,科技部会同国家卫健委等12个部门立即组成工作专班,并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组织动员全国优势科技力量开展攻关。科技部还会同药监局向社会发布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研发应急的项目招标指南,动员社会和企业力量来参与急需的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指南发出之后,在不到一周时间之内,收到了327项申请。
对于公众方面,国家卫健委制定了从口罩的使用、居家以及公共场所的消毒等方面相应的防控指南,采用了短视频、动画以及一图读懂等多种方式,强化公众作为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普及健康知识,掌握防护技能,同时动员广大居民参与到我们的防控工作中。在保护易感人群方面,针对老年人、学生、儿童以及孕产妇等重点人群,以及托幼机构、养老院等特定场所,编制了相应的防控指南,指导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
根据运迎霞、马超在国际城市规划杂志刊发文章《美国国家备灾框架研究及相关思考》的研究,美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家备灾框架,系统应对自然灾害、技术事故和人为灾害等重大威胁和冲击。
①本地和区域协调机构设立联合作战中心及联合抗灾反恐任务小组;②州级协调机构设立州和主要城市区域联合中心,州和地方情报分析处;③联邦协调机构设立国家反恐中心、国家指挥与调度中心、国家反联合特遣部队和排查中心,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可疑活动报告进行预防提案。
①社区、本地、州级和区域协调机构。负责合作伙伴关系协调、横向与纵向动态协调、以及建立系统和原则。②联邦协调机构。具体包括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即审议需总统裁决的国家安全政策的决策机构。构建联邦部门机构,根据当局在决策过程中的角色和灾害的性质承担主要协调工作。
(3)减灾框架的协调机构应专注于在所有规划、决策制定和发展中创造嵌入风险管理和减灾的意识。无论协调机构的等级如何,都要考虑风险管理和减灾对危害的减少及影响。
①地方协调机构。针对各种类别的风险,建立多种协调机构帮助识别风险、建立关系、组织和构建救灾能力。②州级协调机构。与前者类似,同样是利用合作伙伴的救灾和资源能力,而该层面更多的影响因素取决于地理、人口、产业和州辖区内的救灾水平。③私营部门协调机构。突发事件处理中心、行业贸易组织、私营部门信息和情报中心作为该协调机构。④联邦协调机构。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和紧急支援功能(emergency support functions)。针对联邦层面,紧急支援功能作为实现救灾核心措施和提供有效响应的组织集合,提出了协调机构的主要设置和功能。
①地方、州级恢复管理和恢复协调人员。建议州长和地方长官作为灾后规划编制小组的组长,任命地方灾后恢复管理和州级恢复协调行动;该协调过程包括熟悉社区的人员队伍,主要负责管理和协调社区重建。②新委任的联邦灾后恢复协调人员。该人员作为联邦协调官员代理人,负责灾区恢复的所有事项。主要作用是促进与联邦、州、本地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合作,恢复协调工作。灾后恢复的具体职能包括:保障官方渠道(如掌握灾后恢复情况等);选择权和资格审查;灾后区域性介入;明确灾中响应;激活灾后恢复行动、过渡以及遣散。③国家级灾后恢复协调。提高联邦恢复工程的协调和交付能力,协助灾后恢复并提高本地和州级灾后管理能力,提升全国应对灾害的韧性。
健康警报网络(HAN)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与州和地方卫生部门之间的联邦协调系统,有潜力填补目前的通信缺口。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工具,该网络将允许在哪怕是几秒钟的情况下进行实时协调。HAN在国家的准备状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网络完成和激活的进程必须加快,以连接大城市的卫生部门、医院和实验室。
武汉疫情发生以来,日本相关省厅纷纷设立专门的应对小组,如外务省、财务省、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警察厅、金融厅等均成立了专门的“新型冠状病毒应对机构”, 组织协调本部门的应对工作。
1月21日,首例患者所在华盛顿州成立由来自不同部门的20多位人员组成的2019-nCoV个案观察组,成员分别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免疫与呼吸疾病中心、美国国家疾控中心(CDC)、流行病情报局(CDC-EIS)、华盛顿州卫生局、Providence医疗集团、Providence区域医疗中心、华盛顿医学院医学系、华盛顿州卫生局公共卫生实验室等。
2007年,德国进行了“传染病爆发”主题的跨州演练。同时,SARS之后,德国设立了七大传染病中心,每2-3个月举行一次针对严重烈性病毒的实操演习,所有人员穿着全套防护设备参与演习。演习在星期六举行,每次持续4-6小时。演习中用人偶作为患者,完全模拟真实情况,医护人员可以演练为严重传染病患者插管等项目。专为该中心服务的烈性传染病救护车也要参与演习。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重大疫情传播的途径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而人口在区域尺度复杂的流动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需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带来疫情区域传播的风险。在疫情爆发前期,如果有高效精准的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切断病毒传播链条和途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疫情的大规模爆发。虽然当前全国范围内整体疫情形势在不断好转,但由于社会企业复工复产需求日益迫切,当前正处于独具中国特色的春节后返工潮期间,尤其是那些吸纳大规模外来劳务人员的东南沿海地区相对发达的城市,面临很大的疫情防控压力。另一方面,社会企业复工复产后的中短途差旅出行活动将会不断增加,也面临疫情传播反复的风险。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阻击的最关键时期,一旦疫情形势稳住并逐步平息,社会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将尽早转向正常状态;而一旦疫情形势呈现反复或者恶化局面,将会给我国带来全方位的被动局面。所以,加强跨区域的重大疫情联防联控,尤其是我国高度紧密联系的重点都市圈和城市群地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重中之重。
跨区域联防联控的重点是打破单个城市主体、单个部门和单个地域,从区域整体协调协同角度共同抗击疫情,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防控,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纵观国内外重点地区跨区域联防联控经验来看,主要操作思路包括:
(1)健全跨区域协同体制机制:建立跨区域疫情联防联控指挥机构,制定疫情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与合作交流,研究制定跨区域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明确跨区域内各政府部门抗疫职责和工作任务;推动跨区域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办公;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纵横贯通的部门沟通对接网络,鼓励推动抗疫相关部门跨区域合作工作。
(2)强化跨区域信息监测共享:建立跨区域疫情监测评估预警平台,建立跨区域的健康警报网络;联合开展加强跨区域疫情信息实时共享和无缝衔接,定期联合通报疫情信息,联合开展疫情研判和风险评估预警;共享典型经验做法。
(3)区域层面统一调配医护物资:实行跨区域统一调配医用防护物资,推进跨区域联防联控重要防疫物资互济互帮工作。
(4)推进跨区域的结对帮扶援助。分析评估区域整体的疫情状况和医疗防护资源承载能力,针对区域内的重灾区,实行结对帮扶援助措施,加强跨区域的医护人员、设施等相关资源的高效组织和调配。
(5)实行区域通出行管制:针对疫情重灾区,实行区域性封闭离城通道抗疫措施,根据不同严重程度,分级停运火车站、长途客运、城铁站、地铁、公交等交通通道,控制人口外流,强化进城人流身体检查和信息登记等工作;针对疫情严重程度按照最大潜伏期划定外来人口禁入区。监测大规模返工人群和中短途差旅人员,针对性调整调度跨区域交通班次,尽量分流交通出行人群,避免过度集中。
(6)重点跨界地区管理:针对跨区域重点跨界地区人员和车辆流动,制定互认通行机制,解决跨界地区通行瓶颈问题。利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跨界人员和物资流动管理,为抗疫物资和民生物资搭建特殊通道,避免跨界地区拥堵集聚问题。
(7)跨区域开展科研攻关:推进跨区域疫情防控联合科技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医疗机构跨区域协同研究攻关。
(8)推进跨区域联防联控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以“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为主题情景的跨区域联防联控演练,提升政府部门的响应效率和防控水平;加强跨区域联防联控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动员,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应对重大疫情的防控意识、知识和技能。
根据各类新闻播报,截止当前,我国几个重点地区在应对疫情的区域联防联控措施方面各不相同。长三角地区虽然不是疫情发源地,也不是重灾区,但是在疫情响应方面最为敏锐、最为综合,也最为成熟。例如,浙江省先于湖北省提前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极具前瞻性做好了各项应对预案。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率先组织召开了高规格的两省一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视频会议爱游戏平台,统筹部署了5+2 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为各部门工作提供了最及时的行动指导。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涵盖区域统一指挥调度、疫情监测和信息共享、物资互济互帮、跨界地区管理、联合科研攻关、协助企业复工复产等各个方面,工作部署细致周密,为全国其他地区树立了样板和标杆。京津冀区域也及时启动了区域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但在具体落地操作方面仍有待提升;京津冀地区针对北京市和廊坊北三县重点跨界地区实行“一信一卡一证”管理制度,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保障跨界地区人员车辆出行通畅,做了有益的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在“非典”疫情后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粤港澳三地传染病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制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合作协议》,本次疫情则及时启动实行相关制度,应对较为从容。特别是针对粤港澳外贸和国际合作突出的自身特点,重点加强海关口岸的联防联控工作,积累了特色经验。湖北省作为本次疫情的发源地和重灾区,更多是采取较为严苛的区域性“封城”方式,来阻断人口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链条,另外在全省物资统一调配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从总体来看,湖北省应对疫情的区域联防联控响应也相对滞后,实质性举措不多,对照长三角等地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第四,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国家层面的区域联防联控部署有什么差别?
本次疫情后,我国国家层面果断实行了一系列坚强有力的国家联防联控措施,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尤其是国家层面协调推动全国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的一一对口支援举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实现国家层面集中调度资源、集中各方力量联合抗疫,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层面出动军队医护力量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极大增强了国人信心和疫情抗击力量。另外,也充分动员各级党组织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群防群控工作,汇聚了疫情抗击的最广泛的磅礴力量。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疫情防控阻击能力和水平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在资源调度效率和能力等诸多方面令其他西方国家望尘莫及。对照来看,美国、日本等国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前端的疫情监测预警和快速响应机制的搭建,非常注重跨层级不同行政主体之间的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响应机制的建立,非常注重贯通上下左右的公共健康警报网络的建设,同时也注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跨区域演练和预案制定工作。这里很重要的思想是通过精准及时完善的前端监测预警和防控机制的完善,尽可能将疫情控制和消灭在初期,避免疫情后续传播扩大化,所带来社会成本几何级的增加。这对我国公共卫生防疫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我国已经拥有全球领先的疫情监测和上报网络,但是在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之间的应急响应机制构建和实施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需要改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理念、流程和制度,尽可能将疫情消除在源头初始阶段,防患于未萌。
推进区域联防联控是抗击重大疫情事件的重要举措,但也是极其消耗社会资源和财力物力的举措。区域性联防联控不等于简单的“封城堵人”,也不是“平均用力”的“地毯式封控”。需要基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区域人口流动和疫情传播规律监测和预警。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疫情严重程度和风险等级程度,采取分级分区分类的区域防控措施,将最核心的资源力量调配到最严重、最紧迫、最需要的地区去,避免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另一方面,对着疫情中后期得到逐步控制以后,社会经济要逐步恢复正常,常态化人口流动会逐步增加,客观上要求跨区域“联防联控”的工作重心要逐步转移到跨区域“联动联治”上面来,坚持疫情防控和国民经济恢复两手抓,通过加强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和协调合作,完善跨区域人员流动、交通调度、物资调配等方面治理机制,妥善平衡防控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确保疫情顺利平息的同时,有力支撑国民经济的平稳着陆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行。
[5] 共挽回1700多万损失!这个春节,长三角12315助力“联防联控”
[11] 九城市齐推扶持企业政策 长三角G60产业联盟倡议做好企业复工复产
[12] 跨越1700公里,包机接你们回“嘉” !嘉善创新举措助企复工招工
[25] 专题 SARS及其对美国公共卫生政策的影响:“我们曾经很幸运”
原标题:《同心协力、联合抗疫——“新冠肺炎”疫情的跨区域联防联控动态概览及思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ayx爱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