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建部长倪虹表示,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
一时间市场激起千层浪,投资人纷纷对该观点表示热议。是否房地产行业要开始有步骤推进企业破产重组?在这样的背景下房企的信用风险是否能迎来出清?
我们邀请了专家,为您详细解读“房企该破产的破产”,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宏观经济增速是否会被房企破产所拖累,房企破产是否会信用风险处置?如果推进房企破产,是否与保交楼等民生问题相冲突?
今年两会记者会的时候,住建部长倪虹表示,对于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该破产的破产“。而此前中央的宏观基调,一直是”先立后破“,强调旧动能的清理,要以新旧动能有机衔接为前提爱游戏平台。那么,如果后续推进房企破产,是否会拖累经济动能修复,引发经济增长失速呢?
在我看来,推动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破产,并不是引发经济失速的因,而是传统以地产为主要动能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问题的果。
从某种程度上看,已经出现经营问题、资不抵债的房企,本身就走到了破产边缘。如果强行维持表面的存续,但是实际上公司财务也不符合“持续经营假设“,那么公司破产,并不会给整个经济带来增量的负面影响。
我们以日本为例,90年开始,日本地产泡沫逐渐戳破,94年以后整个日本的房价,特别是东京等大都市房价开始持续下行,整个日本经济景气度下行,而日本不动产企业一年破产的数量,也达到了600-700家。然而房企的不断破产,其实并未深化经济的下行,后续伴随2010年之后安倍经济学的刺激,日本经济增速回升,房价也跟随日本地产行业的预期同步回暖,日本房企的破产数量开始明显下降。
从日本的数据可以看出,房企破产数量,基本上是同步和略微滞后于经济周期表现的,本身推动房企破产,并没有改变经济内生的增速趋势。具体详见下图。
虽然1991年开始,日本泡沫破裂,地产行业的增速也进入迅速换挡期,但是日本企业在过度乐观之后,就开始转向缩表,而银行业也呈现出了日本的特色,开始对房企护航。
由于日本企业融资往往选用“主力银行”,在泡沫破裂的初期银行信贷仍然给企业足够的支持,并没有纯从市场化角度出发进行抽贷断贷。90年代基本上日本每年破产企业2万家,而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2010年前后达到高峰。但即使有银行信贷的支持,日本房企的主动融资意愿也明显下降,房地产开发贷款规模收敛。而1996年住专正式破产,也彻底断绝了地产行业非标融资的机会。
由于银行处置风险的不果决,日本地产行业的个体信用风险迟迟没得到出清,从90年代开始房企就开始产生巨大分化,也只有不断主动转型的房企,才穿越周期生存了下来。
正如下图所示,整个90年代房企破产数量多,但是持续周期长,导致信用风险周期太长,影响了经济预期,也进一步恶化了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
所以,日本的银行处置风险不果断,房企破产进展拖延。直到2010年之后,整个情况有所好转,整体接近于地产信用风险出清,整体不动产破产企业负债在所有行业破产企业负债中的占比降低到10%以下。具体详见下图。
所以我建议,投资人朋友不要视房企破产为洪水猛兽。一定程度上看,房企破产是加速房地产行业供给侧改革和出清。当年日本也是最终认识到房企破产不能延迟,加速行业出清,后续在2010年之后,使房地产行业和整个经济的景气度好转。具体详见下图。
其实中国在2016年供给侧改革时,也推动过广西有色、东北特钢等国营过剩产能企业走破产重整程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中国走出“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另外,广义的破产,其实在我国法律体系下,是有破产重整、破产和解和破产清算三大程序。
破产重整:预防破产,债务清理,充分调动各方利害关系人的积极性,共同拯救陷于经营困境的企业,从根本上恢复债务人的生产经营能力,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实现企业价值的更生再造。
破产和解: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和解,减免债务数额及延缓债务履行期限,使债务人摆脱了经济困难、避免破产。
破产清算:无法通过重整或和解而继续生存下去的公司,由破产管理人对破产财产进行清算、评估、处理,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分配规则对破产财产进行分配。
其中,破产重整与破产和解,都有希望让公司再生,并推动解决公司债务问题。从这一点看,现阶段推动房企破产,是建立在“三支箭“”16条“等融资支持的“立”的基础上,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缓释经济风险,而非会加大经济压力、加速经济下行。
按照专家您的说法爱游戏平台,现阶段推动没有经营能力或者资不抵债的房企破产,是有助于经济动能修复的。但是当前大量房企的有息负债出现展期或违约。如果推动房企破产,那么是不是这些有息负债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推进房企破产是否有助于地产信用风险出清?
的确,房企母公司层面的债务压力很大,而且除了个别房企,比如万科、金地可以母公司做贷款总对总授信和融资,大部分房企的非标和贷款融资是放在项目公司,母公司的有息负债主要是信用债。目前看,已经出现展期、违约的房企, 其母公司境内信用债存量超过100亿的,有13家。
所以,面临这样的债务情况,当前确实不适宜推进房企集团层面走破产程序。特别是大部分房企并非是完全资不抵债,很多房企仍然有存续的项目在销售,或者有经营性资产在创造现金流。从房企集团母公司的债券违约进展来看,债券违约冲击最强的的时间是2022年下半年,目前新增的展期、违约主体已经开始收敛。具体详见下图。
基于我们上面的推断,标准化的信用债,基本上是停留在集团母公司,但是有超过1万亿的贷款,是沉淀在项目公司。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推进项目公司破产重整,是否会对项目公司债务形成压力?
我们使用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合并报表长期借款,减去母公司长期借款,并对比同期上市银行的地产贷款不良率,可以发现,仅仅A股的上市地产公司,就有超过1万亿的项目公司贷款,而且同期的房地产对公贷款不良率,也上升到接近5%的水平。具体详见下图。
项目公司的贷款,往往直接绑定了资产抵押,所以在项目公司推进破产重整,反而可以倒逼项目公司开始积极处置资产,归还银行贷款。
而最近全市场热议的“地产项目融资白名单”,其实就是针对项目层面的融资进行支持,并以具备足额抵押物、资金封闭管理等条件确定白名单。
而白名单之后,倪虹部长提出的“该破产破产”,就把不具备项目公司偿还能力的项目,使用破产重整流程,彻底推进信用出清。
所以,我们在这里可以推测出“该破产的房企破产“的实际推进逻辑,就是集团母公司层面,不会推进破产,而是积极寻找处置资产方案,推进债务重组(比如融创)而非破产重组。
项目公司层面,对于资不抵债的项目,推进破产,尽快出清。而对于有足额抵押物、有一定剩余货值的、资金封闭运作的项目,推动进入融资白名单,然后成为“一视同仁满足融资需求“的落脚点,推动银行贷款予以支持。
市场中热议的“保项目不保企业”,严格来讲,应该是企业层面推动债务重组,但不依赖于外部支持。项目层面对仍有抵押物覆盖、封闭运作的”保“,对于无法持续经营、资不抵债的项目“该破产的破产”,走破产重整程序。具体逻辑闭环详见下图。
很多时候,买房者和地产债投资者都担心,如果推动房企项目公司有序破产,是否会影响到保交楼?之前野村中国的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也提出,“如果2024年能够通过“财政+货币”的方式适度推进“保交楼”工作,房地产市场有望真正出清“。在专家您看来,推动房企项目公司有序破产,是否与保交楼冲突?
其实项目公司开始走破产重整,是一个清理公司资产,斩断新增债务的长周期流程,并不是公司甩手关门,债务清零,而是需要梳理公司剩余资产,推动资产清偿。同样,一个房企项目公司走破产清算流程,并不是在建工程直接清零,而是会推进资产处置,让买房者得到一定受偿。
当然,面临破产的房企项目公司,可用于偿还的资产有限,所以很多债权人会出现抢先资产保全的操作,2021年7月恒大和广发银行宜兴支行之间的争端,就体现了这种思路。
很多房企项目端的经营者,也是很早认识到项目存续难度很大,所以从公司高管到项目负责人,都有维持现状的情况,并没有推进实际的处置,反而在这个过程中新增了违约的利息。
确实存在个别公司,老板有很强的“逃废债“倾向,也认为项目公司乃至于集团开始走破产流程,自己就可以逃避偿债义务,就可以躺平。
实际上,当项目公司有序破产开始推进之后,仍然有大量资产处置事务,过往的融资以及对外的交易,在清算过程中面临着严格的审计,并不是推进项目公司破产,老板就可以躺平。
我们之前研究过房价下跌对房企财务的影响,一方面房企的存货跌价损失增加,在建工程甚至土地的价值下降,另一方面如果项目无法得到持续周转,后续也无法产生新的经营现金流,会进一步贬损项目公司资产价值,这会进一步损害保交楼的预期。
项目公司如果资不抵债但是强撑,后续债务的利息会滚雪球一样增大,进一步增大偿债压力和难度。如果实际推进破产清算,那么就可以控制后续债务的规模,后续整体保交楼的资金压力就更加可控。
后续房企项目公司在资不抵债之后仍然迟迟不推进处置,涉及到复工乃至于后续竣工的审批手续,其行政有效期会被占用,如果超期则需要重新走流程,加大保交楼难度。
之前有一些项目推进公司破产后,使用共益债做不良资产处置,共益债是破产重整人的新债务,形成共益债是为了债务人继续营业,而且共益债可以得到优先清偿。
然而实际操作中,共益债落地顺利的前提,是本身项目仍然有潜在现金流入,有资产处置空间。而大部分保交楼项目后续的流程仍然繁琐,需要投入的金钱远高于回报预期。
而目前融资白名单的贷款支持,也受同样问题制约,仍然是“天量授信,地量投放”,大量项目的还款来源存在不确定性,也制约了银行的投放意愿。
由于原本项目的问题,买房者、金融债权人、供应链施工方(施工总包方、分包方、工人工资)都是项目公司的债权人,而项目本身性质的问题,如果还涉及商住房,那么买房者的受偿优先度面临不确定性。如果这个问题不得到法律明确约束,那么实际推动房企项目破产,仍然很难让保交楼直接收益。
由于推动项目公司破产,以及推动保交楼,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项目公司资产处置和剩余货值销售,然而当前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依然不高,销售回暖也仅局限于部分城市的二手房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只推进项目公司破产,其实是无法为保交楼和地产债权受偿提供增量资金的。
非常感谢专家!当前的地产行业,实际的不良资产有较多累积,房企的信用风险迟迟没有得到纾解。而大量的房企项目公司,已经进入无法持续经营或资不抵债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动项目公司破产,不但有助于地产供给侧改革,助力信用风险出清,还有助于整体经济动能的修复。然而,推动房企破产并不是一蹴而就,其中还涉及到资产处置和保交楼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和阻碍。当前的政策逻辑已经初步形成,通过融资白名单救优质项目,推动其他项目逐渐进入破产,然后借力财政杠杆和货币投放推动保交楼,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困境才能初步得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