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确认,宾夕法尼亚州贝塞尔帕克市的20岁男子托马斯·马修·克鲁克斯是此次枪击案的枪手,他是注册的美国共和党人,但其作案动机尚未查明。美国舆论认为,此次枪击事件将给今年美国扑朔迷离的大选选情再增不确定的政治因素。
距离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还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节骨眼上,锁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特朗普遭遇枪击。称,此次特朗普遭遇枪击,让政治暴力再次震撼美国。1968年罗伯特·肯尼迪在加州遇刺后,竞选活动的风险变得更加紧迫。1972年,阿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参与总统竞选,但在华盛顿特区外的一次竞选活动后遭到枪击,这导致美国对总统候选人的保护力度加大,尽管威胁依然存在。
CNN认为,今年是美国大选年,本来选情就难以预测,此次针对特朗普的袭击事件又增添了一个不稳定的政治因素。原先两党的许多政客都在担忧,在如此容易获得的美国,政治言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此前早就有人呼吁防止枪手在集会现场袭击特朗普,但这一警告在13日还是成为了现实,势必会对美国选举产生深远影响,只是遭袭的特朗普会如何对待此次袭击事件仍未可知,具体有何影响仍应观察。
视觉分析派注意到了特朗普高举拳头的一幕,在蓝天、美国国旗、特勤局人员的背景衬托下,刚遭遇枪击的特朗普举起拳头呼喊“FIGHT”。这一幕比他此前竞选时亲吻美国国旗更能“塑造一个不屈服的硬汉形象”。这一幕显然已成功打动了部分美国民众。
而阴谋派则认为,不能排除这起枪击事件有自导自演的可能。其证据之一是,AR式步枪发射出的高速旋转的子弹如果击中了特朗普的耳朵,造成的伤害不会像视频和照片显示的那样轻微。有分析认为,子弹并没有击中特朗普,他的耳朵受伤是提词器玻璃碎片所致。
无论如何,这起枪击事件以及能给民众带来直观感受的视频、照片集齐了美国大选所有应该具备的政治符号:有暴力,有悬疑,有硬汉。这些符号产生的效果,无疑超过了特朗普团队此前所有的宣发。
一定程度上说,特朗普遭枪击事件不仅是特朗普遭遇的危机,更是拜登和遭遇的最大危机。那几颗射向特朗普的子弹,在事后同时也“射向了拜登和”。
客观来看,在枪击事件发生后,拜登和团队的应对已是能作出的最佳应对。拜登谴责了暴力行动,一些大佬也纷纷对特朗普表示慰问。
但是,与首场电视辩论和北约峰会上那个木讷、呆板、频频出错的拜登相比,特朗普的枪击受难者和“硬汉”新人设,完全压倒了拜登主打的有经验人设,让拜登更显软弱。
当地时间2024年7月13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举行竞选集会发表演讲时,现场响起枪声,他在特勤人员保护下立即撤离了演讲台。图/IC
1912年,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担任美国总统后决定再次参选。当年10月14日ayx爱游戏,他到密尔沃基发表演讲。就在他登台准备演讲时,刺客施兰克从人群中冲出,朝他开了枪。
1968年6月5日,罗伯特·肯尼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在洛杉矶的一家酒店发表胜选演说,那时他是纽约州国会参议员,刚刚在总统大选初选中拿下了加州。而就在他走过酒店的储藏室时遭枪击,第二天去世。
1972年,阿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参与竞选总统,但在华盛顿特区外的一次竞选活动后遭到枪击。枪击导致其腰部以下瘫痪,后来他重新考虑了自己的政治立场。
单从当前的高等教育规模、大学及以上人口比例看,这一说法似乎没有问题。但是,接受高等教育,不但要付出更多精力,还要支付学费、生活费,毕业如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提高收入,就会出现高等教育回报率走低及“学历高消费”等现象。
对此,一是要思考,发展高等教育如何提高回报率,让受教育者认为接受高等教育有价值;二是,受教育者如何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形势,而不是用传统教育观、成才观看待今天的上大学?
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生108.36万人。而2023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30.17万人,毕业生也多达101.5万人,已接近1998年的本专科招生数。简单以数量论,说现在的研究生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的专科生,也不为过。
但是,如果上大学与不上大学直接就业,没有什么明显差别,读大学的意义又是什么?
而要吸引适龄学生上大学,就需提高回报率。其根本就在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此,要求高等学校要从保障质量出发,确定招生规模,以及严把质量关。
大学只能回报给受教育者一张文凭,结果就是学历贬值。一些研究生只能从事专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再看“一本相当于大专生,二本以下相当于中专”的论调,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大学强调培养质量,就会形成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高质量人才进入社会后,推进产业发展升级,创造更多岗位,实现所有青年人更好就业。这才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积极意义所在。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至今还有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考上大学就好了”。这无疑是一种过时的观念。需要明确的是,无论上大学还是考研,如今都不能只是追求一纸文凭了,而是要坚持提升能力,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就此去看,作为受教育的学生,别真把大学上成了中专,也需要认真算一算高等教育回报率这本账,规划好自己的学业与职业发展。
俄罗斯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学术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新京报记者 谢莲 摄
科尔图诺夫表示,现在很多专家和政客都认为,我们应该分阶段处理这场冲突,从停火开始,然后继续推进,最后也许在很多年后达成一个政治解决方案。普京总统暗示的是,他不相信这种零碎的方法。
我认为他不相信这一点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他认为,即使停火得以实现,乌克兰方面也很容易打破停火。第二个俄罗斯方面的担忧在于,这场冲突不仅仅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也是俄罗斯和西方的问题。这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让乌克兰人坐在谈判桌上,还需要让欧洲人甚至美国人坐在谈判桌上。
这就是为什么普京总统坚持要求一个全面和最终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解决方案并不容易找到,我认为目前的情况也还不成熟,无法达成这样的协议。但我希望在某个时候,我们能接近这样的协议。
有人猜测俄罗斯可能会在今年某个时候发动大规模攻势,但这些只是猜测。关键在于俄罗斯是否准备好承受巨大损失,因为任何进攻都会有重大损失。而且,我们也不知道乌克兰的韧性极限在哪里。我们不知道(进攻)什么时候会发生,也不知道是否会发生。到目前为止,只能说,我们可能会看到(俄罗斯)持续缓慢推进,而这取决于俄罗斯在战场上可能面对的机遇或限制。
冲突何时结束很难说,我们只能希望明年是一个转折点,至少在这场冲突的军事层面上,双方可能达到一个点,然后决定适可而止。双方需要(就结束冲突)达成一致,但现在我们有两个计划,一个是泽连斯基计划,另一个是普京计划,双方很难调和。因为对于这场冲突应该如何结束,双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立场。
我认为,在国际格局不断变化、世界动荡不安之时,保持一些稳定和持续的关系非常重要。而俄中关系绝对是一个重要的稳定因素,它们也展现出许多积极的动态。譬如贸易,俄中在双边贸易方面创下了纪录。
毫无疑问,俄中关系正在快速发展。但我们不应该低估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某些领域俄中关系还可以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多维。俄罗斯和中国的利益也并不总是一致的。但是,我认为我们可以对俄中关系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因为两国都需要彼此。即使抛开地缘政治因素,两个拥有很长共同边界的大国之间开展合作、发展良好的关系是非常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