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落地工程”主题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磊作主题发布,自治区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立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一岭 ,自治区农牧厅二级巡视员吴忠岩,自治区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铮,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永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跟大家作交流。首先,我代表政策落地工程专项工作组办公室,向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对自治区政策落地工程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指出“经济发展需要政策发力”。政策落地工程是2024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也是“六个工程”中的头号工程。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坚持一盘棋统筹、一体化推动、一揽子保障,紧紧围绕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发16号文件)及国家重大战略的各项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从工作完成情况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符合序时进度,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我们切实把各项工作谋深抓实,保障了政策落地工程有序推进。一是建立落实机制。自治区政府第一时间成立政策落地工程专项工作组及办公室,制定印发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时间表、路线图,配套建立“工作推进、综合协调、总结评估、宣传推广、督办通报、动态调整”六个机制。二是强化统筹调度。按月调度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按季形成进展情况报告,针对草原保险试点、引绰济辽二期工程、高标准农田投入标准等重点事项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三是抓好动态管理。把中央会议具体部署内容、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内容统筹到政策落地工程中一体贯彻,在统筹推进的410项政策基础上,梳理新增各类政策269项,总计达到679项,其中,重大任务551项、配套政策42项、重大项目86个。四是加大宣传解读。组织新闻媒体集中解读国发16号文件和各部委配套政策,及时总结发布工作亮点和典型经验,通过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中央媒体发布36个典型案例。
我们切实把目标任务落实落细,推动了政策落地工程取得积极成效。一是重大任务方面。纳入统筹推进的551项重大任务,53项取得重大进展,246项取得显著进展,252项取得阶段性进展。比如,国家将我区103个旗县11个重点项目全部纳入“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实施范围;国家发改委批复内蒙古电力市场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方案,我区成为继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之后的第3个绿电交易试点;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中期滚动调整意见》同意我区新增库布其至上海、乌兰布和至京津冀鲁、腾格里至江西、内蒙古沙漠基地至江苏、内蒙古沙漠基地至华东等5项跨省区输电通道工程。二是配套政策方面。38个国家部门和单位深入贯彻国发16号文件、支持内蒙古发展,结合各自业务领域和职能职责,出台配套政策42项,超额完成年初设定的争取出台30项配套政策的目标,共计延伸拓展出700余项细化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有精准滴灌的“靶向”政策,更有聚焦完成“五大任务”提出的“一揽子”政策,含金量高、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目前相关部门和地区均已针对配套文件制定了落实方案。三是重大项目方面。重大项目清单明确的86个重大项目中,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河套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等61个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353亿元,其余25个项目正在加快办理前期手续。总体上看,实现了“能开尽开”目标。除此之外,国家下达我区首批超长期国债项目资金65.6亿元,主要支持“三北”工程、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我区专项债务限额142亿元,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安排我区高标准农田国债项目710万亩、资金167亿元,任务量和资金量占全国13%,居全国首位。
新闻媒体朋友们,政策落地工程是一项重大工程、全局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巩固深化“工作推进、综合协调、总结评估、宣传推广、督办通报、动态调整”六个工作机制,坚持常态化调度、统筹化推进、清单化落实,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和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贡献力量。
央广网记者:我区在全国率先开展政策性草原保险试点,请问草原保险从哪些方面增强了参保牧民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自治区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立峰:我区2021年起,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政策性草原保险。试点地区覆盖8个盟市13个旗县,西起阿拉善盟,东至呼伦贝尔市,为3800万亩草原上保险。主要保障草原旱灾、火灾、病虫鼠患、沙尘暴灾害等四类草原典型灾害,促进草原生态持续健康发展,为牧民灾后恢复生产兜牢“保障网”。
草原保险具有保费低、补贴力度大、覆盖面广的特点,每亩保费仅1至2元,其中自治区财政补贴50%、盟市旗县财政补贴30%,投保牧户仅需承担20%。一旦草原发生上述几类灾害,牧户将根据灾害等级不同,获得最高每亩20至40元赔款。三年试点以来,自治区各级财政足额安排补贴资金,为草原保险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共安排政策性草原保险保费补贴资金9000多万元,保费补贴力度达到80%,为试点地区农牧民提供风险保障24亿元。
2023年,阿拉善盟嘉尔嘎勒赛汉镇干旱少雨,草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灾和虫灾,严重影响牧民生产生活。面对灾情,承保机构及时上门查勘定损,迅速启动理赔程序,向受灾牧民支付了13万元保险赔款,有力补偿了牧民损失。牧民利用草原保险赔款购买饲草料,一方面降低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能减少牧户灾后违规过牧的情况,保障受灾草原休养生息、恢复生态环境。
下一步,自治区财政厅将以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为契机,围绕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性草原保险方案,力争将政策性草原保险打造成内蒙古生态保护的特色品牌,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有力支持。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奔腾融媒记者:我们了解到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各部门都出台了配套政策,请谈一谈生态环境厅的配套政策中争取了哪些支持政策,是如何落实的?
国务院《意见》出台后,我厅高度重视,推动生态环境部、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补充事项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明确了在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5项事项给与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效。
一是支持开展试点示范。推进噪声污染防治相关试点工作,呼和浩特市城市噪声地图应用试点已完成方案制定,鄂尔多斯市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试点已基本完成,进一步提高噪声污染治理水平,持续改善声环境质量。推进内蒙古碳监测评估试点建设,编制完成系列技术规范,完成9个温室气体监测站点运行维护,联合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共享国产大气一号卫星碳监测数据,为减污降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快推进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工业园区、苏里格工业园区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立足“煤炭+”资源禀赋和能源化工型城市特点,聚焦能源、煤化工行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实践,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能力。
二是支持强化科技支撑。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同组建了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研究中心,进一步强化全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工作的统筹。谋划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建设生态环境科技项目储备库,征集建立生态安全屏障科技智库,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三是支持重大项目实施。持续推进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通过“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2020年的37%提升到2023年的44%。支持呼和浩特市实施大黑河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程,目前生态环境部已支持呼和浩特市大黑河(东绕城路至科尔沁路段)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中央资金2151万元,切实让人们感受到水环境保护、水质量提升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内蒙古日报记者:请问我区在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上有哪些举措,目前的成效如何?
自治区农牧厅二级巡视员吴忠岩:为保护草原生态、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的新路子。今年以来,农牧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了17个试点旗县,通过舍饲圈养、托管代养等方式明确过牧畜分流去向,统筹人工草、秸秆草、天然草保障圈养牲畜饲草供给,依托全产业链发展吸纳转移就业农牧民、带动增收。截至目前,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任务已完成一半以上。我们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种好草,备足牛羊口粮。今年我们在17个试点旗县种植人工饲草430万亩,【2024年试点旗县天然可食牧草稳定在1000万吨左右】人工饲草和秸秆饲料达到1700万吨左右,我们还新建大中型饲草库108个,储饲草库3248个,培育饲草社会化服务组织69个,可以满足过牧分流牲畜饲草料供应。二是建棚圈,安好牛羊之家。今年我们新建、改扩建家庭牧场、养殖园区、合作社3481个,建成智慧牧场247个。当前,试点旗县新建成棚圈45万平方米,分流超载牲畜216.3万羊单位。预计到年底棚圈建设面积达到131万平方米。通过棚圈和养殖园区建设,能积极稳妥解决超载牲畜。三是强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开工建设加工产业园14个,不断增强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打造内蒙古优质畜产品品牌,变卖“肉羊肉牛”为卖“羊肉牛肉”,从而增加农牧民收入。同时,鼓励农牧民种草养畜,发展二三产业,积极参加社会统筹养老保险。
中宏网记者:能源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实现,那么自治区是如何发力推动能源领域政策红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陈 铮 自治区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出台给内蒙古能源发展带来的宝贵机遇,立足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定位,内蒙古坚持煤电油气风光并举,新旧能源系统融合互补,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国家和自治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蒙字号”能源保障。
一是持续推动国务院《意见》有关措施落到实处。国家层面出台了《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正式同意我区开展电力市场绿色电力交易试点;自治区层面修订了《建立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实施方案》,印发了《关于加快新能源和电网审批建设若干措施》《关于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2024—2025年新型储能发展专项行动方案》等,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二是持续加大力度紧抓快干新能源。按照国务院《意见》精神,以更大力度推进新能源发展,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坚持增电源爱游戏官方网、优电网、扩消纳、强储能,深入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在国家支持下,库布其等4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外送通道已纳入“十四五”电力规划中期调整,800万千瓦大基地先导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我区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破亿的省份,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绿电交易试点3月正式启动,截至目前,1767家市场主体参与绿电交易,结算电量397亿千瓦时,通过绿电赋能特色产业,助力我区装备制造、先进高载能等企业打造绿色产业优势。
三是以新能源带动经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整体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和接续产能,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持续提升蒙东、蒙西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供应能力和供给弹性,全年煤炭产量稳定在12亿吨左右。新增支撑性和调节性煤电规模200万千瓦,切实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继续推进煤电“三改联动”。加快电网核准,今年以来核准500千伏及跨盟市220千伏电网工程27项,增强地区电力供应和外送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充分发挥绿电优势,推动新能源和其它产业耦合发展,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引领经济绿色转型,重点围绕新型储能、氢能、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电力系统等领域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在能源领域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中国网记者:内蒙古草原面积8.15亿亩,作为草原大区,请问,自治区在保护草原和维护生态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永泉:草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治理好草原,对完成好“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聚焦草原保护和维护生态安全方面主要采取三个方面措施。
以国土“三调”为底图,全面开展基本草原划定调整工作,全区91个旗县(市、区)共划定基本草原7.31亿亩,实现基本草原“一张图”管理,坚守草原生态保护底线。
科学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开展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工作。开展春季休牧巡查、禁牧区巡查和草原利用强度监测预警工作,巡查结果将定期向盟市通报,并作为年终对盟市林长制考核和农牧民草原奖补资金发放的依据。
认真组织实施国家草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十八大以来,年均种草改良2800万亩以上,均居全国第一。全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连续三年稳定在45%,较2000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24年,截至5月底,全区已完成种草473.74万亩。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明显恢复。
聚焦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推进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政策落地工程,持续完善草产业支持政策。2023年,全区草种繁育基地面积达26.5万亩,年制种能力突破500万公斤,人工饲草种植2172万亩,各类饲草产量达7543万吨,草产业链产值达802.1亿元,产量、产值均稳居全国首位。今年,一方面,我们持续抓好“生态惠牧”,修复退化沙化天然羊草草地149万亩、通过柠条改良草场和营造灌木林种植柠条100万亩,争取全年天然草原可食饲草产量稳中有增,持续稳定在2900万吨以上。另一方面,强化“为养而种”和“种养结合”,发展优质饲草种植1753万亩,粮改饲饲草收储补贴580万吨以上,柠条平茬保持在70万亩以上,加大秸秆饲料转化力度。今年截至6月底,全区已完成人工饲草种植1586万亩,退化沙化羊草草地修复治理40.58万亩,柠条改良草场和营造灌木林种植柠条92.19万亩,有效解决全区1.4亿头只牲畜的“吃饭问题”。爱游戏平台